高校地方特色课程《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建设

来源 :武夷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山是茶文化的故乡,历史名茶大红袍的诞生地。《神秘的大红袍》慕课立足于武夷山的茶文化特色,旨在通过该慕课帮助武夷学院学子传承武夷茶文化,向社会人士普及茶知识与传播大红袍茶品牌,助力于武夷茶产业的发展。通过《神秘的大红袍》慕课的前期建设与运行发现,慕课的选课人数较传统班级大大增加,跨越了时空阻碍,实现了大学资源的普惠与共享,同时茶知识与大红袍品牌在选课学生中有一定的扩散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慕课学生学习不专注、结课率与及格率低的突出问题,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效果更加理想,未来将是本慕课的重点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小米虚拟社区的用户画像,构建不同类型用户画像模型,深入研究小米社区中具有知识创新性的用户画像,探索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行为。[方法/过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选择了小米社区内较为活跃的用户发帖和评论文本数据,分析了小米社区用户画像及其典型特征,揭示了每类用户的特征和知识行为,探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交互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小米社区用户可以分为5类,分别是故障反馈用户、评论解答用户、社交用户、咨询用户、建议用户,对每类用户分别进行用户画像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用户提出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将事业进行到底。语文教学是“根”的事业,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生命;语文教学又是“慢”的艺术,静待着每一个学生的豁然开朗与恍然大悟。一百年来,语文教学在此起彼伏的改革浪潮中,始终秉承“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语文教育传统,从汉语文特点与儿童学习规律出发,在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语文素养评价等领域不断前行,实现了语文育人的新境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经历了33年学校语
期刊
[目的/意义]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再造,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概述上海图书馆“从武康路出发”的实践,总结地方文献资源和文旅融合的经验。对西北五省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收藏特点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根据调研结果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开展广泛的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许地山先生的散文名篇《落花生》。谁来说说,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角色?  生:母亲、父亲、哥哥、姐姐、作者。  师:说得完全正确。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形式展开的。  师:是的。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读读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自告奋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得不是很熟练,把“播种”这个词语读错了)  师:请大家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