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血压患者蛋白尿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高血压患者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续贯入组的青藏高原高血压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压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等检测;取3次非同日晨尿,进行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检测,按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其中UACR < 30 mg/g为尿蛋白阴性,UACR≥30 mg/g为尿蛋白阳性;同时对入选患者行颈动脉彩超和心脏彩超检查;并进行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共588例,其中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472例(80.3%),存在降压治疗依从性的239例(40.6%),治疗后血压达标的252例(42.9%);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50例(25.5%),尿蛋白阳性者126例(21.4%)。在单因素分析中,尿蛋白阳性组(n = 126)与阴性组(n = 462)比较,民族构成、收缩压[(138.19 ± 19.65)比(133.16 ± 18.45)mmHg,1 mmHg = 0.133 kPa]、舒张压[(85.80 ± 13.51)比(83.17 ± 12.19)mmHg]、尿酸[(411.79 ± 101.54)比(379.96 ± 102.18)μmol/L]、血红蛋白[(152.86 ± 30.70)比(143.49 ± 21.15)g/L]、肺动脉主干宽度[(21.76 ± 3.94)比(20.98 ± 3.34)mm]、室间隔厚度[(9.90 ± 1.70)比(9.47 ± 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 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收缩压[比值比(OR) = 1.015,95%置信区间(95%CI):1.005 ~ 1.026],尿酸(OR = 1.003,95%CI:1.001 ~ 1.005),肺动脉主干宽度(OR = 1.058,95%CI:1.001 ~ 1.118)增加均是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且藏族相对于汉族发生蛋白尿的风险较低(OR = 0.505,95%CI:0.317 ~ 0.805),但血红蛋白增高相对于血红蛋白正常发生蛋白尿的风险增加(OR = 1.890,95%CI:1.231 ~ 2.903)。

结论

高海拔地区的高血压患者中,血红蛋白增高,收缩压、尿酸、肺动脉主干宽度增加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藏族高血压患者相比,汉族高血压患者发生蛋白尿的风险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HP-VacA)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胃癌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良性胃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
设施环境中的果实图像识别是作物生长监控和采摘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设施番茄(品种:苏粉14)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获取图像果实粘连导致机器作业识别不准确,且识别效果受光线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优化聚类中心的番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尺度Hough变换算法对目标进行提取,完成图像中粘连果实的分割与识别。首先通过添加扰动因子对灰狼算法进行改进,调整搜索半径,增强全局寻优能力,避免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替硝唑片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给予替硝唑片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
颅内动脉瘤(IAs)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病,降低其破裂的手术干预方式是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但这两种治疗方式一旦出现术后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缺陷所致的血管修复能力下降是IAs破裂的主要诱因。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发现,EPCs来源的外泌体(EPCs-Exos)可有效地降低IAs的破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旨在探讨EPCs-Exos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机制,并基于相关理论提出外泌体以及miRNA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新策略,为临床转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