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巴宾斯基征

来源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如何在作品中呈现幼年耶稣的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

设计

观察性研究

背景

通过已发表的编目和谷歌,搜索大量公元1400—1550年期间弗莱芒画派(Flemish)、莱茵画派(Rhenish)和意大利学院派画家绘制的幼年耶稣画作。

研究样本

302幅文艺复兴时期描绘幼年基督的画作(来自19位画家)。

主要结局指标

巴宾斯基征的定义为婴儿大脚趾张开幅度超过30度。还应注意来自足底的刺激。

结果

在302幅绘画中,有90幅绘画(占比约30%)中出现了明显向上张开的脚趾。在由Rogier van der Weyden, Hans Memling, Martin Schongauer和Matthias Grünewald创作的幼年基督的作品中,有超过60%出现了巴宾斯基征。甚至在3幅画中,婴儿的两只脚都出现了巴宾斯基征。在90幅绘画的48幅中(占比53%)可观察到婴儿的脚底受到刺激。在所有Andrea del Verrocchio, Leonardo da Vinci和Giorgione的画作中,都有两只脚出现巴宾斯基征的圣婴形象。画中是否出现巴宾斯基征和画家所处的时代并无关联。

结论

与幼年基督的绘画中出现巴宾斯基征有关的四个主要因素为:婴儿脚趾张开的生理现象;15世纪的画家们对于基督裸体的描绘;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对解剖结构精确的观察;以及一些莱茵画派和弗莱芒画派画家对于准确细节的追求。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们,无论是否为矫饰主义者,都倾向于理想化人体结构,所以不会在他们的画中再现巴宾基斯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对健康质量改善和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相关项目,反映出我们应对复杂质量问题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虽然医疗服务领域的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改进"一词,但人们对"质量改进"内涵理解各异。通过定义质量改进,分析如何整体推进质量改进、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规划,本文探讨了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期刊
期刊
Ben Goldacre和Brian MacKenna认为改善患者医疗服务以造福公众的巨大潜力并不是被数据获取技术的复杂性所阻碍,而是被文化、合同、政治障碍所阻碍。
期刊
期刊
过去一年全科医生应对疫情的经历用"水生火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在疫情发生1年多的时间,学者Kathy Oxtoby就"全科医生的定位和发展,疫情对全科医学的影响以及未来全科医生的执业情况"等问题展开了调查。
期刊
期刊
书面形式的在线咨询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使用在线媒体(如在线网络平台或电子邮件门户)进行双向书面交流。这种咨询为患者提供了电话及面对面会诊外的另一种咨询方式。本文对临床医生,尤其是从事初级医疗保健的医生提供指引,以期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这种咨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