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数学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更应从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科学选择教学模式,建构良好课堂氛围
  明清两代的八股取士,使得教育的目标更加贴近“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人生追求。而今天的高考制度也产生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现实,所以应试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要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平行六面体、四棱柱、直四棱柱的体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割和补,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近些年来,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产生,我们选择教法的空间很大,如“探究性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活动式数学教学”“开放式数学教学”“整体与范例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等,我们一定要避免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古板而教条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课堂教学要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同时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客”。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平时上课时多把数学和实际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正确的人生观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我们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只有孩子们先接受了我们,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做到严与爱有机的结合。面对孩子们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加以袒护,相反,我们要坦然的接受,还要耐心的帮他们杜绝。例如,有的孩子对待作业马虎不负责,有的孩子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但如果不加以制止,指正,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在教育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耐心的观察,监督,让孩子体会到我们是不会纵容他知错犯错的,在这点上,我们是严格的。孩子们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又要表现出慈爱,关怀。教育就是实施爱的过程。凡事我们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当他们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就是他的依靠,我们就是他的希望,我们就是爱的使者。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的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游戏竞赛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在教学中,当学生答题中出了差错,无法自己解决时,设法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气氛,有助于增进学生友好情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某种成功,如较出色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演算了一道数学题,在课堂上有明显的进步时,不仅受到老师,还受到同学的赞赏,这对好学生来说是积极情感的积累,对后进生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此法不仅有助于老师增进学生间友情,而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能降低学习的紧张度。古代 “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虽然可佳,但现代学生的个性发展明显,还能忍受这样的苦读吗?这种的学习方法还会有创新的空间吗?根本上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教育“促进者”的我们应积极建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一同的数学。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孩子的数学分析能力就会有突破,我们的数学成绩就会有新的飞跃!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是一种文化,数学课堂更是一种文化,其目标不仅要学生具备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数学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人文内涵;生命课堂     一、情理交融、和谐开放,科学人文并重 
期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
期刊
【摘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揭示了学习过程应该充满乐趣,应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满足。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有知识的传承,更包含了人生的哲理与文明。有人文的美、适用的美一年半的语文教学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真的不容易,要想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学生爱上语文。本文就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激发兴趣;和谐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课作为一门主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
期刊
【摘要】 课堂提问最能体现教学艺术,因为它为师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常常随机产生一系列的巧问妙答,给人启迪,激发兴趣,激活讨论,融合教师和学生。语文课堂提问应从语文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特点出发,科学把握提问策略,正确对待学生质疑问难。本文将从这几方面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提问切入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怎样对待差生的转化已成为不少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但是教育的公平性又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差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正体现在这一点。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在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在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学生的包袱,便着头皮去
期刊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新,而培养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创新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方面。少年儿童往往表现为敢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际岗位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业人才,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与此相适应,在中职教学中,教学关注的焦点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作为基础学科——数学课的教学要以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国际数学界关于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也达成如下共识:“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载上数学的慧眼,学会用数学思想思考
期刊
问题是学生学习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学的导入就要紧扣教材内容,紧贴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时间不宜过长,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切忌喧宾夺主。在进行数学课的导入设计时,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很快进入一种悱、愤的状态,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刺激学生的感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