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henzhuo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学《刚要》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的规定要求,应让幼儿必须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尽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我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系列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保证,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幼儿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幼儿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幼儿身临其境,高度参与,能激发出创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例如:我在数学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幼儿喜欢的动画情节,为这一课创设了情境,营造氛围,诱发孩子学习兴趣。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课件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图形并进行分类,看一看每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分的。顿时幼儿小手高高举起说个不停:“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等,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特征,幼儿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接着让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创设了小兔铺路场景,我在地上布置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坑,请幼儿用图形填平,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纷纷去寻找此图形,个个积极活跃。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整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一些细节,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象征性贴花,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辩、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能力
  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活动,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多次尝试。这样孩子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和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观赏表演,而是激活思维,创设情境要新颖活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科学性,让幼儿产生疑惑、激活思维、积极研究、自主解决问题。
  如在《认识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幼儿思维,我利用“小熊分餅干”动画情境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我指着课件中小熊说:“孩子们!小熊遇到难题了,听听它说什么?一块正方形的饼干大小一样分给两个(四个)小伙伴怎么分呀?有几种分法?”。将幼儿分成几组,同时展开了竞赛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自主探究,兴趣大增。积极的想办法,既动脑又动手,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次尝试用正方形纸张折叠剪分,最终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丰富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因此,把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幼儿的数学知识面。
  如: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延伸活动,我创设区角布置了“小小超市”摆放了各种形状的用品和食品,还让幼儿用橡皮泥做的各种形状的饼干。幼儿看一看、摆一摆,并根据物品的形状分类摆放,老师要求幼儿数一数每个货架上物品的数量,并贴上不同的标记,幼儿根据不同的标记分类摆放并统计商品的数量。这样既发挥了幼儿主动性,又增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此外,在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成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用数学推理来分析问题,构建了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也充满了自信。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的空间和交流提高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其乐无穷。
  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认真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幼儿,从幼儿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用多种有效的呈现方式,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把握时机,帮助幼儿积极、正确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新型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阶段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简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已被广泛使用。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技术,或录音机,或电视,或多媒体、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摘 要: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营造教学氛围,积极改变教学方式,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是激发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激发;课堂参与;学生主体;教学氛围;教学方式;课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能够用己之长,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教学。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的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都是依靠识字生存的,如果孩子没有大的识字量,必定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必定造成巨大的障碍。针对这一情况,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我课堂上的重中之重;在课下备课时,也在寻找和思考有效地识字方法。下面,我就谈谈对于识字教学我的几点看法:  一、打破教学形式,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说到“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活动;是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  一、方程和函数思想  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笛卡儿曾设想将所有的问题归为
摘 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其对教学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概念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其充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情况,帮助学生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对高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在小学,三年级仍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作文的门槛,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刚一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在这一关键时期,起步作文的指导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的起步呢?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
摘 要: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生词、感受语法等,才能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多一些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需要有规律性地展开,结合生词、阅读技巧等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训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45-02  DOI:10.1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