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能在学习运行图时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级)
  运行图中包含了数与形的变化,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运行图时更好地利用数与形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
  一、观察与认识
  (一)观察线段图
  一辆私家车从A城驶往B城,下面的线段图(图1)呈现了行驶情况。
  1.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思考:根据线段图编一个数学故事。
  (二)认识运行图
  私家车的行驶情况也可以用运行图表示,从下图(图2)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2.同桌交流:运行图和线段图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二、读图与分析
  (一)读图
  观察运行图(图3),你还能找出其他的数学信息吗?
  (二)分析
  1.圖中的①表示什么意思?②呢?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行驶至某一点时,可从横轴读出当时的时刻,从纵轴读出离起点的路程。
  跟进练习:同桌合作,其中一人指某一点,另一人说出它的意义。
  2.图中“陡”和“平”的过程分别表示什么?理由是什么?
  感知:路程和时间是两个相依变化的量。
  3.从A城到中途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中途站到B城呢?A城到B城汽车行驶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何得出?
  小结:从纵轴得出s总,从横轴得出t总,v=s总÷t总。特别注意求从A城到B城的v平,t总不包括中途休息时间。
  三、画图与表达
  (一)画图
  已知这辆私家车14:00正好回到A城,请你将运行图补充完整。
  (二)交流
  呈现三幅学生作品(图4、图5、图6),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画得对吗?理由是什么?再进行解读:结合图介绍是如何行驶的?还有补充吗?最后引导提问:你觉得哪一幅图中返回时平均速度较快?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以上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沟通线段图与运行图;在读图与分析中,提炼分析运行图的要素与数据分析的角度;在画图与表达中,经历运行图的产生过程。学生通过对比多幅运行图,经历判断、解读、提问等过程,能逐步养成数据分析的意识。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五年级)  分段计费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计费方式,如税费、阶梯电费、出租车计费等等。借助数轴的直观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问题。以出租车计费为例,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过程。  一、读懂信息,理解题意  1.教师通过PPT呈现图片信息(如图1),引导学生观察,并相互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的意思。  二、借助数
【摘 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是认识三角形的重要方法。问卷分析发现,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3类三角形的取名和定义心存疑问。要解决这个学生疑问,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这3类三角形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直观感知并理解这3类三角形这样取名和定义的道理,从而加深对这3类三角形本质属性的认识,实现疑问的化解。  【关键词】
(二年级)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不是截然分开的两根指针,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关系。  一、观察钟面感受联动  (一)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  1.现在是12时,也就是分针与时针都指向12。(1)如果分针走1圈,想一想,猜一猜,时针走了多少?(2)观察钟面,看一看实际走了多少,走到哪里。  由此得出:分针走1圈,时针走了1大格,走到指向1的位
近年来,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研究方向.在分析当前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表内乘法单元为例,进行项目化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相融合的尝试
【摘 要】在“运算定律总复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教材编排中为何只复习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而不复习减法和除法的相关运算性质心存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有深刻的理解,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借助乘法运算定律和除法运算性质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联想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的联系,实现疑问的化解。  【关键词】运算定律;运算性
【摘 要】实验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究问题,提升思维的主动性;明晰思路,厘清思维的逻辑性;巧妙设疑,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因势利导,训练思维的创造性;理解迁移,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实验中深入思考,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思维能力  子
(四年级)  条形统计图中,一个单位可以代表1,也可以代表幾,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以一代表几”的方法。  一、自主画图,探索方法  1.教师呈现一张统计表(如表1),请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一张条形统计图。  2.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之后依次交流反馈。  ①呈现一个单位代表1个人的统计图,并向画图的学生提问:画完这个图,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体会到要画的格子很
今年七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这本身就说明,“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教育治理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