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K60DN512VL010微控制器的电磁循迹智能车的设计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以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为背景,主要介绍了智能车的硬件结构以及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智能车以MK60DN512VLQl0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通过检测通有20KHz 100mA的交变电流的导线产生的交变磁场为引导信号,经过智能车采集、处理跑道信号,根据不同的跑道情况,自动做出不同的处理,从而实现自动循迹行驶功能。
  关键词:MK60DN512VLQl0型单片机;电磁传感器;路径识别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6)06-0087-01
  1.电磁循迹智能车的工作原理
  该设计是以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B车模,为智能车的主要设计平台,通过安装在智能车前的电磁检测模块作为智能车的“眼睛”,将电磁检测模块采集到的信息经核心控制单元处理后,返回给舵机控制模块来调整方向,并通过测速模块来控制智能车的速度,用干簧管检测停车起跑线,从而达到自动循迹的目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核心控制单元
  我们采用的是飞思卡尔公司的MK60DN512VLQIO芯片,它是以Cortex-M4为内核的芯片,有丰富的片上资源,能够满足整个系统的控制需求
  2.2电磁检测模块
  电磁检测模块它能否正确判断跑道的信息直接影响着K60控制单元能否正确的工作,而且检测模块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为控制单元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留出充足的时间,经多次测试与调整最终确定将电磁检测模块放在智能车前30cm~40cm的位置,使用6个工字电感检测跑道上的交变磁场,电感会产生微弱的电压信号,通过TLV2462运放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经电路整形、滤波后,将采集的信号传给控制单元进行处理。以下为原理图。
  2.3电源管理模块
  因为整个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而不同模块的电压需求也不同,我们采用了3.3V、5V、7.2V、6V四种电源管理方案,整个系统由一块7.2V的电池供电,7.2V由电池直接给电机驱动模块供电,其中核心控制单元电压为3.3V电磁检测和测速模块的电压为5V、舵机转向模块的电压为6V。
  2.4电机驱动模块
  该模块我们采用了半桥集成驱动BTN7970,它是专门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大电流半桥驱动芯片,它能够占用很少的电路板的空间,同时能满足大电流驱动电机的功能,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为驱动芯片与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不同,为防止控制单元损坏,我们在他们之间增加了74LS244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
  2.5测速模块
  测速模块,测速模块我们采用的是欧姆龙200线编码器,它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同时能够满足满足测速需求。
  2.6舵机转向模块
  该模块我们采用的是S-D5数字舵机,通过输出50Hz,不同占空比的PWM波,便可控制转向,控制精准快捷。
  2.7停车检测模块
  该模块我们采用干簧管,来检测位于起跑线下的钢磁体,当干簧管通过磁体时就会导通,从而产生一个跳变信号,以此来检测起跑线。
  2.8交互显示屏和按键模块
  该模块由0.75英寸oled屏幕、按键和拨码开关组成,通过按键可以对智能车的一些参数进行在线调试、设置,不仅省去多次下载调节参数的麻烦,而且提高了调试的效率。
  3.系统软件架构
  3.1系统总流程图
  3.2初始化程序
  在智能车工作之前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为整个系统的运行做准备,其中包括时钟初始化、I\O口初始化FTM模块初始化、中断初始化等模块,将各个运行所需的模块配置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3传感器采集数据及处理
  我们采用6个工字电感作为检测电磁信号的传感器,它们一字排开对称分布在智能车的前瞻上,通过采集6路信号,对6路信号的进行处理后找到中线,判断出与真正信号线位置的偏移量,根据这个偏移量来控制舵机的转向,为了减少电感值差异、电流幅值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我们对采集所得的6路数据都应用归一化算法,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数据更加的稳定。
  3.4舵机控制和速度控制
  在舵机控制方面为防止舵机抖动太大,我们采用的PD控制算法,使舵机的转向控制更加的平滑,而速度控制我们则采用PID控制算法,它能让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更加平滑,能够更快更稳的控制在设定的速度。
  3.5起跑线检测
  当检测到起跑线的时候使智能车自动停车,采用中断触发的方式检测起跑线,当检测到跳变时可认为经过起跑线,为防止在发车的时候误判进入中断,我们在车发后10s后使能该中断。
  4.结论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对智能车的硬件进行不断的优化,在主板上我们采用的是插接器件,极大的方便了车辆的维护,以及电路方面的升级。在软件方面我们不断优化算法,结合智能车的实际对算法进行改进,尤其增加人机交互模块以后使调试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调试方面,我们还没有加入上位机,相信经过我们后期的研究与发展,在智能车的调试方面会有更大的进步,效率会更高。
其他文献
美国america七颗“地球2.0”现身  2月22日,NASA在华盛顿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们又发现了7颗“地球2.0”,其中3颗还位于宜居带。具体来说就是,NASA通过太空望远镜在位于距地球约40光年的水瓶星座内发现了7颗绕同一恒星运行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已确认位于宜居带,很可能含有液态水。  该发现一举打破了在太阳系外单颗恒星周围发现“宜居带内”行星数量的纪录。7个暂时发现的行星中,
期刊
摘要随着铁路运营时间的推移,既有线路基状态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路基可能存在有各种各样的严重病害。以大准线K30+050~K31+200路基病害为例,对路基部分病害的产tk)i,因进行分析,并对病害整治方案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准铁路;路基;病害原因;整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77-03  铁路路基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铁
期刊
地下水污染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污染形成,要想修复就要花费极大的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曾有外媒报道说:“如果你觉得中国的空气脏,你应该去看看那里的水。”近些年来,随着水污染问题频发,人们对“生命之源”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可是,随着城市污水与垃圾、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渗透,加之不法企业的偷排滥排,我国地下水正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有些人认为,地下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
期刊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突起长度逐渐变化的热管,探讨了热管的结构设计和功能特点,分析了热管的最优尺寸关系。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突起長度逐渐变化的热管能够优化换热效果,降低流动阻力,提升换热效率,对于能源节约和延长热管寿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突起;热管;结构尺寸;换热效率  中图分类号 T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6)17—0022—02  当前,热管技术各种散热设
期刊
摘要 板块学说的建立是地质学上的一个标志性的重大突破,是地质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板块学说中产生了2个经典理论,即重力形成机制和均衡补偿理论,但是这2个理论都不足以完整地解释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问题。本文尝试用广义相对论效应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地质学;板块运动;地壳;动力机制;重力形成机制;均衡补偿理论;广义相对论效应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中国特色的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下乡”为题,从更宽泛的视野,在广义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下乡”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实践等进行梳理与评价,旨在总结经验,发掘问题,诉求以史为鉴,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科技传播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传播;科技下乡;史鉴  这里采用广义概念,并不仅限于官方文件出台后的大型科技下乡实践活动,而是指科技信息从城到乡的传递或扩散,因而属于科
期刊
摘要 本文对笔者系列文章作若干补充说明,从而使笔者在围绕可测量子轨道及相关方程,即谐振子(跷跷板效应)的核心作用方面所做的努力,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丈中还重点用上述理论,对量子力学元素周期律的继承发展,做一个初探。  关键词 电子自旋;量子轨道等方程与相对论;跃迁轨道与壳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正金字塔形;倒金字塔形  中图分类号 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6)17—0
期刊
摘要近几年,嵌入式数字音频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味。数字语音Ic与嵌入式单片机相结合,设计更灵活。体积小、扩展能力强,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开发的基于FPGA的音频编解码芯片控制器,通过有限序列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音频信号。  關键词音频信号;WM8731S;先入先出存储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BIM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诸多便利。为了了解BIM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状况,对多家大型建筑设计院、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发放问卷和网络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及数据回收。掌握BIM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推广和使用状况,分析出BIM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行业;人才培养;阻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残疾人功能辅助方面,开发出一种人机接口技术,目的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动。因此人机接口技术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这种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机接口;残疾人;功能辅助;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6)06-0060-02  PC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