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对作品或者实物进行机械的描摹,不但枯燥的形式无法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学生无法对美形成情感体验,更不要说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了。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与自然、社会现象的体验,在实践中创造美。通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去探索与发现,在实践中发现艺术,发现艺术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学生只有对客体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将知识与感知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行艺术创造。而产生这种情感体验,依赖于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乐于进行美术学习。例如,在进行《色彩》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取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首先观看一组黑白照片,之后又播放了五彩斑斓的彩色照片,学生在这个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五颜六色的色彩使得生活更美好。再如,在学习灯光与绘画的关系时,教师上课之初关上了教室的灯光和窗帘,整个教室呈现出漆黑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闭上双眼,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接着,教师打开灯,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灯光下所出现的不同的事物。通过这一系列场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引发了学生一定的体验,为以下的进一步体验打下良好基础。
注重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验式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受到触动,从而获得对客体的认知。而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会对生活中存在的艺术,得到一次深刻的体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感受与创作冲动。例如,在进行《你、我、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肖像画,对人体的比例和结构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课前都准备小镜子,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自己的面部轮廓和骨骼。教师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五官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这样学生对人的面部比例以及特殊性有了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面部特征的轮廓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喜、怒、哀、乐、惊”等表情,在这些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并进行讨论:人物的表情都是通过哪些五官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在后来的作画中,就会通过刚才的实践,将所得到的体验运用于绘画中,这样的绘画不再是那种千篇一律或者没有任何特色的图画,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体验,在画中体现了自己的感悟,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色彩。带领学生走入自然与社会进行切身的
实践与体验
美术是一门涵盖面比较广的学科,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不单单是对某一部作品的学习才能引起情感体验。如果适当地引领学生走人自然与社会,引导学生对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进行亲身体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与艺术素养的升华。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绘画时,就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写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对山水进行观察与体悟,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将自身对自然之美的体验融汇于绘画之中,学生们的每一幅画都是对自然的切身体会与感悟,这样的课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如,进行静态肖像绘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到街头为人们进行义务素描。这个过程,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创作,同时也体会到了街头画家的一些心路历程。另外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速写竞赛与绘画竞赛都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都会获得难能可贵的生活与艺术的体验。
美术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它涵盖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它孕育着文明的火花。很多人误认为美术教学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但是它所隐含的隐性价值与意义,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与气质甚至世界观都有重大的影响。对美术修养的重视是重要的,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也是必要的。对于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不断地坚定这一信念,不断前进与反思,让美术教育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城西初级中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学生只有对客体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将知识与感知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行艺术创造。而产生这种情感体验,依赖于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乐于进行美术学习。例如,在进行《色彩》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取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首先观看一组黑白照片,之后又播放了五彩斑斓的彩色照片,学生在这个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五颜六色的色彩使得生活更美好。再如,在学习灯光与绘画的关系时,教师上课之初关上了教室的灯光和窗帘,整个教室呈现出漆黑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闭上双眼,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接着,教师打开灯,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灯光下所出现的不同的事物。通过这一系列场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引发了学生一定的体验,为以下的进一步体验打下良好基础。
注重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验式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受到触动,从而获得对客体的认知。而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会对生活中存在的艺术,得到一次深刻的体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感受与创作冲动。例如,在进行《你、我、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肖像画,对人体的比例和结构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课前都准备小镜子,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自己的面部轮廓和骨骼。教师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五官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这样学生对人的面部比例以及特殊性有了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面部特征的轮廓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喜、怒、哀、乐、惊”等表情,在这些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并进行讨论:人物的表情都是通过哪些五官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在后来的作画中,就会通过刚才的实践,将所得到的体验运用于绘画中,这样的绘画不再是那种千篇一律或者没有任何特色的图画,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体验,在画中体现了自己的感悟,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色彩。带领学生走入自然与社会进行切身的
实践与体验
美术是一门涵盖面比较广的学科,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不单单是对某一部作品的学习才能引起情感体验。如果适当地引领学生走人自然与社会,引导学生对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进行亲身体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与艺术素养的升华。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绘画时,就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写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对山水进行观察与体悟,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将自身对自然之美的体验融汇于绘画之中,学生们的每一幅画都是对自然的切身体会与感悟,这样的课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如,进行静态肖像绘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到街头为人们进行义务素描。这个过程,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创作,同时也体会到了街头画家的一些心路历程。另外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速写竞赛与绘画竞赛都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都会获得难能可贵的生活与艺术的体验。
美术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它涵盖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它孕育着文明的火花。很多人误认为美术教学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但是它所隐含的隐性价值与意义,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与气质甚至世界观都有重大的影响。对美术修养的重视是重要的,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也是必要的。对于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不断地坚定这一信念,不断前进与反思,让美术教育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城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