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潮:又一场技术变革的轮回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巨头要买这么多?为什么企业要合并?其实质究竟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会引领和催生新的商业形态。
  正如德国借助坦克装备横扫整个欧洲一样,每次新的技术变革,都会将上一次技术建立起来的整套商业形态推倒重来。
  2015年被外界称为“合并之年”,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今年的合并这么频繁?
  事实上,这并不是哪一个时代面临的特殊问题,合并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几乎每一项技术诞生之初,人们都在思考如何创造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来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合并则是对新技术下商业模式的一种探索路径。
  技术催生新商业形态
  贝尔发明电话以后,电话销售职业开始兴起。在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取而代之出现的是网络推广人员。事实上,二者并无差别,只是技术变革导致了售卖方式的变化。同样,如果没有大宗物流、定位系统、规模化工厂的发展,就不会诞生沃尔玛。
  那么,电商是如何出现的呢?是电脑信息技术、有线宽带技术、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等决定的。比如:将数码相机上的存储卡往电脑上一插,经过美图秀秀的处理,精美的商品图像就能立刻呈现出来。
  迄今为止,技术的演进走向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而移动互联网是什么?
  以前,人们要在电脑前完成的事情,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无论是购物,还是浏览高清视频,4G时代的移动技术,让人们能够突破空间限制,畅通无阻地享用技术革命的成果。比如:打车不需要再站在路边望眼欲穿,可以通过电话叫车;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只需呆在原地动动手指,车就会来找人。而没有移动互联网、GPS等相关技术,就不会诞生滴滴这样的商业形态。
  所以,技术的发展对商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懂赚钱的“唯技术”是误区
  纵观历史,技术在诞生之初几乎与商业无缘。技术似乎从来都只是科学家的行为。科学家不懂赚钱,只要有人出钱,他们只需不停地研发新技术就可以了,并不会去思考技术的商业化问题。这个“科学家逻辑”至今没有被颠覆过。
  一项新的技术刚开始应用在商业中的时候,往往会犯科学家的错误。
  很多技术创业公司,都很注重用户体验,产品体验好、技术顺畅、后台效率高……但是不懂怎么赚钱,不去思考企业的商业模式。事实上,商业模式是以盈利模式为核心的,创造利润更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懂赚钱的“唯技术”就是这类企业常走入的误区。
  中国人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尤其落后。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当人们还在讨论交通规则的时候,美国人在沃尔玛的仓库里已经全面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了。他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仓库的叉车上,仓库里都是封闭系统,哪需纠结于交通规则呢?
  淘宝在挣钱之前,整整亏了六年。现在,这个角色轮到京东、美团。当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寻找变现的方式。这就是商业和技术之间的悖论,当前环境对整体商业组织的要求,超越了商业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技术让人好奇,但怎么赚钱呢?
  人类对未知事物充满两种心态:一种是好奇,一种是恐惧。前者有利于商业,后者反之。但商业都可以利用这两种心态为其服务。
  将恐惧用得最好的当属保险业,吓唬你“谁都可能得癌症”。这是建立在大众心理上创造出来的商业模式,跟技术无关。
  但是,当大众心理和商业模式二者之间,插入了技术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消费者因为好奇,会去一家新开的餐馆吃饭,所以人们不会去质疑它的商业模式。但是,当技术插入的时候,就会有人问了,“上门做饭靠谱不靠谱?”“这个App多少钱?”“会有人下单吗?”“补贴怎么办?”
  而回到商业的本质:其实这还是一家餐馆。但应用了新技术的餐馆怎么挣钱呢?此时,人们的好奇心和恐惧感是翻倍的。
  事实上,技术的应用和习惯的培养都有一个周期。刚开始,大家都在思考微信支付怎么使用,其中有一个团队发明了微信红包,然后大家就用起来了。但微信红包具有不可复制性,它不是事先规划好的方法。
  至今,人们还在苦苦追索:如何培养用户对技术的使用习惯?但找到办法之前怎么办?只能靠补贴,靠各种补贴。滴滴出行补贴数亿元,以培养用户在移动支付技术上的使用习惯。但补贴不能消除恐惧和好奇。补贴能否形成商业模式呢?不得而知。也许有时候,一项技术并不适合某个业态,比如上门美甲、上门美发,试想,女人愿意放弃逛商场的机会,选择在家理发吗?
  除了补贴,还能做些什么?
  由于不明白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自然要靠补贴砸市场,这个过程会烧很多钱。那怎么办?就找一个巨头买了吧,或者跟同行合并吧。
  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出路,为的是要将这个商业模式延续下去,而巨头也需要在新技术的应用之下,寻找新的机会。
  为什么巨头要买这么多技术型创业企业?为什么企业要合并?互联网时代合并的实质,是巨头和创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尽管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成熟,但在用户的习惯培养方面很有价值,这让巨头恐慌。他们害怕在这场新的技术变革之下,某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寻找到了通往新商业时代的桥梁。
  而在美国,这样的事情已然发生。Facebook、塔吉特等创新公司,在一夜之间就对原有巨头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在中国也一样会发生,因为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美国的技术、思维、资本模式构建的,所以一定会走他们的路。因此,大规模合并不足为奇。
  责任编辑:庄文静
其他文献
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伙人古文俊是一位资深的投资人。做企业出身的他,深谙创业的门路及企业运营的经验,现在转到投资领域,更是两边兼顾,因此也经常被各种创业论坛、创业比赛邀请,从投资人的角度为创业项目打分。此次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首批台湾青年创业参访团到大陆参观考察的活动,也邀请了古文俊做评委,在台湾创业青年们完成了各自的项目路演后,古文俊对《经济》记者谈起了他的投资标准。  “创业项目的成功受很多因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本学期大家新交的朋友,“一般现在时”我本来很快乐,但是,有一些粗心的同学在使用我的过程中,常把我弄得“面目全非”,让我十分苦恼    苦恼一 错用实义动词形式  [典型错误] 我妈妈通常每天早晨六点起床  My mother usually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错误分析] 主语的人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三人称单数,另一类是非第三人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