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和重要途径。数学的课堂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日常课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课时的“精心引入”、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操作”等理念和行为已深入课堂,但在练习活动设计上,我们却重视不多,投入的精力远远小于对新课的教学设计。所以,课堂练习便成为一个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练习的设计有待数学教师去探讨。
一、数学课堂练习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练习时间不足。新课程的教学,过多的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为了让孩子们思维得到发展,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情境创设和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孩子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然,课堂的练习时间就相应的“被缩水”,显得课堂“头重脚轻”,孩子们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却对所学知识消化不了。
2、练习形式单调。多数教师的练习题来源于教材,孩子们的作业仅限于填空和解答问题等书面作业。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口答、调查,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题型几乎没有。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不能灵活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做不到联系实际和举一反三。这样不仅使孩子们缺少个性化的思考,还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展。
3、练习层次单一。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例题的重复,解题思路单一,结论答案单一,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练习中突破不了本堂课所教学的例题的解题思路,让孩子们在练习中一看例题全会,变个形式,就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下手了,这种现象大大的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消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练习数量过度。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多做,反复做,孩子们就会加深印象,从而做到熟能生巧,于是,利用各种资料,网上网下收集大量的练习题,每日让孩子们在题海中遨游,严重的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同时养成了孩子们拖沓、完不成作业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多层次的进行课堂练习。
人的认知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生拾级而上。课堂练习层次可分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等。基础练习着眼于“双基”,可以模仿例题。变式练习可以在基础练习上变形式,变位置,或逆向思考。而综合练习可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可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的混淆。这样孩子们不仅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新,而且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他们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2、丰富地设计课堂练习内容。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从班级的现状出发对重点内容进行有层次的练习。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多样化,通过练习发现解题方法,通过对比练习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变式练习让孩子们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孩子们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通过反馈性的练习让孩子们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其次,教学中对于孩子理解困难的要花大力气进行专项练习,练习后还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经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体验,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3、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形式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趣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他们的注意力,深化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同时,老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以及各自所代表的含义,调查一些物品的价格,净含量,探讨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等等,让每一个孩子真正的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飞起来,经过孩子们的实践调查和研究,他们会不知不觉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的课堂练习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数学课堂仅仅40分钟,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必须具备典型性,实用性,既能体现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做到练习题少而精,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等,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基本练习,然后将作业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因为他们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对数学充满兴趣。
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孩子们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觉孩子学习数学的潜力,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绵阳市游仙区朝阳慈济学校 四川】
一、数学课堂练习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练习时间不足。新课程的教学,过多的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为了让孩子们思维得到发展,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情境创设和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孩子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然,课堂的练习时间就相应的“被缩水”,显得课堂“头重脚轻”,孩子们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却对所学知识消化不了。
2、练习形式单调。多数教师的练习题来源于教材,孩子们的作业仅限于填空和解答问题等书面作业。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口答、调查,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题型几乎没有。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不能灵活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做不到联系实际和举一反三。这样不仅使孩子们缺少个性化的思考,还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展。
3、练习层次单一。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例题的重复,解题思路单一,结论答案单一,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练习中突破不了本堂课所教学的例题的解题思路,让孩子们在练习中一看例题全会,变个形式,就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下手了,这种现象大大的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消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练习数量过度。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多做,反复做,孩子们就会加深印象,从而做到熟能生巧,于是,利用各种资料,网上网下收集大量的练习题,每日让孩子们在题海中遨游,严重的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同时养成了孩子们拖沓、完不成作业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多层次的进行课堂练习。
人的认知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生拾级而上。课堂练习层次可分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等。基础练习着眼于“双基”,可以模仿例题。变式练习可以在基础练习上变形式,变位置,或逆向思考。而综合练习可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可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的混淆。这样孩子们不仅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新,而且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他们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2、丰富地设计课堂练习内容。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从班级的现状出发对重点内容进行有层次的练习。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多样化,通过练习发现解题方法,通过对比练习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变式练习让孩子们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孩子们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通过反馈性的练习让孩子们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其次,教学中对于孩子理解困难的要花大力气进行专项练习,练习后还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经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体验,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3、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形式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趣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他们的注意力,深化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同时,老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以及各自所代表的含义,调查一些物品的价格,净含量,探讨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等等,让每一个孩子真正的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飞起来,经过孩子们的实践调查和研究,他们会不知不觉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的课堂练习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数学课堂仅仅40分钟,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必须具备典型性,实用性,既能体现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做到练习题少而精,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等,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基本练习,然后将作业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因为他们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对数学充满兴趣。
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孩子们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觉孩子学习数学的潜力,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绵阳市游仙区朝阳慈济学校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