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经历丰盈的认知过程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对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拓展、延伸,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经常性经历此种学习过程,不仅能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让新知生成的过程具有撼动心魂的力量。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笔者就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丰盈的认知过程,使其在头脑中建构了具有生命的知识。
  一、在温故中引新
  教学中首先要考虑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中,然后创造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想去经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欲望,从而打开思维大门。
  【教学片断】
  教学伊始,教师便创设一下情境:
  出示: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猴子吃,每个猴子吃了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1/2。
  师:谁能说得再完整一些?
  生2:每个猴子吃了这个桃子的1/2 。
  师:很好,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猴子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
  过渡:如果我们分的不是一个桃子,而是一盘桃子,你还会用分数表示吗?
  出示:一盘桃,平均分给两个猴子,每个猴子分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请你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温故而知新,“分一个桃子”让学生回忆起上学期所学的分数意义,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它好比是一粒种子,种在了学生的头脑中,接下来的新知建构都是由这粒种子生发出来的。教师强调学生说完整,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一个思维过程,这就像在土壤内撒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并给它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让它冲破原有认知的外壳,去探寻新知。它开启了丰富的学习之旅,激发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模式参与学习。
  二、在个性中求同
  从分一个桃子到分一盘桃子,学生们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他们进入了积极的思考,通过分一分和小组交流,出现了以下的教学场景:
  【教学片断】
  生1:每人分得2/3。
  师:怎样想的?
  生1:2个猴子分6个桃,每人分得3个桃,所以是2/3。
  生2:是2/6。
  师:怎样想?
  生2:有2个猴子平均分6个桃,所以是2/6。
  生3:应该是3/6。有6个桃子,平均每个猴子吃3个,所以是每个猴子吃了这盘桃子的3/6。
  生4:每个猴子吃了这盘桃子的1/2 。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4:我是把一盘桃子看成一个桃,一个大桃子。把这个大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猴子得到其中的一份,所以每个猴子吃了这盘桃子的1/2。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5:我们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吃3个,是6个的一半,所以每个猴子吃的就是这盘桃子的1/2。
  师:看来大家都能够想到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吃,每个猴子吃了3个,是吧?
  生(齐):是。
  学生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他们产生了各种想法。有的孩子局限于整数的认识即“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3个”,而对于分数只是随意的把题目中的2、3、6组合一下,并没有把一盘桃子看做一个整体;有的意识到要把一盘桃子看成一个大桃子,有了原始的整体意识,但表达不规范;有的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分,分成了6份,每个猴子分得一盘桃子的3/6。由于每个孩子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理解数学,他们通过自学得到的认识绝不可能像教材上表述的那样清晰、标准,但是这种认识绝对是学生自己产生的,对于新知意义原汁原味的一种理解,虽然它可能是错误或是不完整的,但它不是教师简单的告诉和强加给学生的,是自然生成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我们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小心的呵护这些原创,先不要武断的给与评价,给学生提供充分暴露数学思维的机会,从而使教师了解真实的学情。这时教师要做的是在脑海里快速地进行梳理、判断、思考,发现在这些看似各不相干的回答中,隐含着孩子们相同的认知起点:“一共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吃,每个猴子吃了3个。”
  三、在共性中生成
  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这个认知的起点,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比较,从而生成了新知。
  师:既然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猴子,那你说这6个桃子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呢?
  生齐:2份。
  师:刚才有学生把6个桃子看成一个大桃子,其实就是把一盘桃子看作一个整体(用大的集合圈围起来),我们把它平均分成2份(再分别圈出2小份)。问:这里的3个桃子是几份?
  生(齐):1份。
  师:所以说每个猴子吃了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追问):有不同意见吗?
  生:也可以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个猴子吃3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3/6。
  师:你这样想也是对的,但是比较一下,1/2和3/6哪个更简单?
  生:1/2。
  师:刚才的2/3和2/6对不对呢?
  教师让回答错的同学起来纠正了一开始的回答,并重新说一说为什么是1/2。
  从学生的交流情况来看,他们对于分桃子的过程统一说法是:“一共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吃,每个猴子吃了3个。”这是学生的共识,但是也是认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从整数走向分数,对于整体(单位“1”)的概念没有意识。如何建构单位“1”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三年级学生因为抽象能力不足,产生的学习上的障碍。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必须为学生建立单位“1”这个抽象概念,寻找到一个形象的支点,这个支点要从孩子们的共识中产生,才能易于学生理解。“我是把一盘桃子看成一个桃,一个大桃子”,生4的说法很有个性,很形象,也明白易懂,又密切联系着学生们共识。“6个桃子看成一个大桃子”,这就是学生建立单位“1”概念的形象支点。教师紧紧抓住这种生成性的资源,以此为起点,用一个大圈把桃子圈起来,演示了分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建构了新知“单位1”,渗透集合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在比较中完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认识本质的过程。开始是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这种认识还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变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到不同变式的内在联系,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属性。
  【教学片断】
  师:如果把一盘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猴子,每个猴子分了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如果是8个一盘的桃子平均分给两个猴子,每个猴子分的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12个一盘呢?
  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让学生理解:不论一盘桃子有几个,只要是把这盘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的1/2。
  师接着提问:如果把一盘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4份呢?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一。
  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参与分桃子和思考,把不同个数的一盘桃子分成2份和把一盘12个桃子分成不同的份数,分别写出各自的份数,在比较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积累经验,沉淀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情态。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是把定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给他们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介入到知识认识的过程,自我建构认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形式是自由的,学习心情是愉悦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理解是个性化的,体验是成功的,同时积淀了丰富的活动经验,领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感悟到了知识的本质,积累了学习经验,同时,还伴生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总之,丰富学的过程,必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9月8日,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全国1500多万教师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李克强强调,要切实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使广大执教农村的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李克强说,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既要重视高等教育,更要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推
在建始县三里乡农科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共产党员黄华玲,她以土地流转方式得到25.6亩地,办起大型养猪场,发明“叶氏引猪法”,年收入100多萬元,成为建始县残联委员和恩施州响当当的“科技示范户”。  黄华玲21岁那年随叔父到武汉黄陂彩印厂当学徒,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左手指被机器切掉。决心顽强生活的她用仅有的800元作本钱,在三里乡集镇租房开店。凭着不服输的坚定信念和良好的信誉,在商海中拼搏20年并结出硕
天方初亮,在鄂西大山里的宣恩县椿木营乡中小学,姜海燕早早起床来到教室,给2个降氟炉里添满燃料,用干柴把火生起来,接着把水提到学生宿舍,并把孩子们一个个叫醒,然后再到食堂等着孩子们来吃早餐。8年来,她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姜海燕是荆门人, 2006年来到这个宣恩县最偏远、年均气温仅8.9度的乡镇,并把根牢牢地扎在了高山之巅、白云深处。她先后获得了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恩施州“最美乡村教师”、全州“忠
“您好!建设街社区党支部换届动员会定于XX月XX日下午XXX在XXX会议室召开,请准时参加……”在仙桃市干河街道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一条条细致而及时的手机短信相伴全程,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扩大政策知晓面,增强居民参与度,干河街道党工委在广泛动员、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思路,灵活运用手机短信、QQ群组等新媒体手段,为社区“两委”换届搭建起了无线信息平台。换届选举启动后,每天上午,组织
蔡甸区把开展“进百村、访百企、入万户、解万难”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惠民生,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地走访“暖人心”。全区116家机关、事业单位的7372名党员领导干部采取“早晚走访农忙户、白天走访工闲户、重点走访空巢户、反复走访特殊户”的方式,每人在结对村重点走访1个中心户,以中心户为纽带走访10户以上群众,共开展
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发展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
石首市久合垸乡位于石首西南、湘鄂两省四地交界处,现有基层党支部34个,党员945名。近年来,久合垸乡党委充分调动村党支部、流动党员,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难题,共同演绎出一部亮点纷呈的“党建大片”。  党委主导,统揽全局  为了充分挖掘流动党员这座金矿,乡党委制定三部曲:第一部,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第二部,吸引流动党员回归创业;第三部,选聘村党组织名誉书记。三部曲层层递进,使久合垸乡流动党员教育
他一生与林业结缘,与林农交心。他把林农致富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创建了林产经济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老河口市及周边的经济林产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的形成。他就是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姚凤君。  作为省“科技特派员”、省“农技110果树专家”,姚凤君的名气响当当。土生土长的他,通过40多年探索,在果树良种培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被老河口果农称为“姚隆平”。他率先建成全省砂梨标准
2003年来,宜都市以“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建立了明确的党代会常任制框架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扩大党内民主,取得了具有宜都特点的经验和成效。  完善党内选举方法,扩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坚持完善党内选举方法,严格按“报名、推选、公示、审查、选举”五个步骤,实行“差额直选”。2003年、2006年、2011年换届选举,分别有784名、921名、1026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10月17日,省纪委向媒体通报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17个典型案件,50名基层党员干部已分别受到严肃查处。  郧县城关镇菜园社区违规发放社区干部津补贴6.93万元、私存私放100万元集体资金的问题。县纪委责成城关镇纪委给予该社区居委会代理主任肖琳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该社区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