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第一缕晨光穿越重重迷雾,耀眼地照耀在我们这个饱经风霜的星球上。2012的“末日魔咒”随风而逝,一同消散的还有新旧交替之际的种种忧虑与彷徨。容纳中国的世界与融入世界的中国,都开始了全新的一天。
新的开始总有新的希望。这希望既是我们内心的期盼,也是天边已经绽露的曙光。
希望来源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到经济层面,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航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航天处于科技领域的尖端位置,其对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航天理应站在最前沿,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与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并列为过去五年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航天产业不应也不会缺席。建成小康社会,航天大有可为。
希望来源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作出的全新部署。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消耗的基础上的,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既使得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也使得我们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美丽中国建设,为航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宇航产业中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卫星,无疑会成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中的新型建材、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等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废液、废气、垃圾焚烧炉及粉煤加压气化、特种泵阀等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等,也会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建设美丽中国,航天产业大有用武之地。
希望来源于“建设航天强国”的新步伐。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富国强军,既是航天人的使命,也是航天人的梦想。多少年来,航天人一直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而努力,并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十八大期间,十八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十八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表示,2013年下半年中国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如此看来,2013年对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年”。神舟十号发射任务,将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做好准备;而嫦娥三号的发射,将迈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航天人一向崇尚实干并善于实干,而也只有实干,才能把希望变成现实。
新的开始总有新的希望。这希望既是我们内心的期盼,也是天边已经绽露的曙光。
希望来源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到经济层面,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航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航天处于科技领域的尖端位置,其对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航天理应站在最前沿,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与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并列为过去五年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航天产业不应也不会缺席。建成小康社会,航天大有可为。
希望来源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作出的全新部署。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消耗的基础上的,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既使得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也使得我们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美丽中国建设,为航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宇航产业中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卫星,无疑会成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中的新型建材、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等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废液、废气、垃圾焚烧炉及粉煤加压气化、特种泵阀等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等,也会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建设美丽中国,航天产业大有用武之地。
希望来源于“建设航天强国”的新步伐。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富国强军,既是航天人的使命,也是航天人的梦想。多少年来,航天人一直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而努力,并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十八大期间,十八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十八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表示,2013年下半年中国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如此看来,2013年对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年”。神舟十号发射任务,将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做好准备;而嫦娥三号的发射,将迈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航天人一向崇尚实干并善于实干,而也只有实干,才能把希望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