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高新区因地、因时制宜的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我结合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区的实际谈以下几点想法: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新区工作的全局
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创立至今,经过13年的开拓创业,滚动发展,在经济总量、科技实力、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国内GDP及外贸进出口等方面来讲,现已到达了其发展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新阶段。2005年度(1-11月),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前11月实现营业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产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出口创汇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招商引资7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4599亿元,同比增长14.15%,至年底可望完成3.8亿元财政收入。特别是近几年实现了经济总量平均40%的年增长率。但作为新疆唯一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成为全疆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其肩负的发展使命依然艰巨。高新区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发展以新型产业建设为中心,产业建设以提高增长质量为中心,努力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是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高新区新时期的核心工作,也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事关高新区今后发展的前途。当前,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西出中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我们也必须结合高新区实际和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及规律,立足实际,大胆尝试:一方面,将加强规划和引导,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实行支持创新的积极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创业投资等中介服务,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今后高新区发展中要抓紧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以自主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突破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区内大力倡导和积极扶持建立以高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高度灵活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构建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在占据人才高地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经济时代,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勇于创新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是高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性任务。
——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作为带头人,必须在更高层面上解放思想,摆脱束缚,坚决破除各种体制和意识范畴的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行“人才强区”战略,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海纳百川的容量,不拘常规的气魄,放手打造高新区各类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物质、环境、创业长效机制和激励体制,形成“世有伯乐,而后又千里马”的人才集聚效应。在干部管理使用上,应坚持教育优先,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整体提高我区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这也是高新区创业发展的基石。高新区的干部首先应该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只有达到了自身的升华发展,才能真正为驻区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最好的管理与服务。
——构建人才平台,培养高端人才。要抓住当前我区人才资源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主要问题,坚持人才开发市场化导向,着力推动人才进入市场,建立高效率、大领域、宽范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市场。推动各类经济、科技、建设人才在产业发展的平台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持续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使智力及时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鼓励科技与资本在市场与产业中结合。逐步建立起包括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管理、人才信息储备管理、产业人才招聘、产业技术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测评管理、“保姆式”人事代理机构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人才服务机构。二是打造区域人才基地。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由高新区采纳一切灵活方式建立定向培训机制。设置专门的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展开不间断的市场调查,针对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加大人才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逐步完善配套体系,尤其在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收入所得税、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制定优于其它行政区的政策和制度,并可实行有条件的财政补贴。同时,对创业型人才在创业基金、贷款贴息、信用担保、资质评估等方面,单独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管委会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多渠道的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对所有驻区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创业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扶持和激励。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是推动高新区远景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个区域要快速发展,先进的发展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疆由于历史、地缘、经济等因素,工商业基础薄弱,产业布局相对弱小,高新区要在辖区谋发展,仅仅依靠本地资源、内部要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胆地走出去,面向国内外配置资源,吸引区外优势资源进入高新区,才能真正尽快提升产业实力和科技水平。我们在今后的创业理念上必须做到“三个第一”——招商第一,产业第一,服务第一。高新区招商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道路,立足新疆能源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特色,从新兴产业和外部大型公司的战略布局、投资动向、贸易趋势、发展重点、产业技术特征等方面寻找对接点,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在招商过程中要围绕产业集群来做大局面,建成骨干企业支撑、上下游企业互动、良好的环境维护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和产业导向,高新区要采取“立足本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如在对口扶贫支援、煤炭资源丰富的吉木萨尔县建煤化工高科园;在塔里木油气资源重镇库车建立石油化工高科园;在吐哈石油天然气宝地鄯善依托广汇LNG为龙头建立天然气高科园;在极具口岸优势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建高科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待条件成熟时,在中亚5国建立高新区商务代办处,积极将触角深向境外。
面对全国激烈招商竞争,我们应果断地对招商体制进行改革。招商局适当时可定名为“经济协作局”。改革后,招商局不能再拘于会展招商、组团招商、在家迎商,重点要围绕国内外资本技术密集区的大集团和知名企业,细分目标客户、实施专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地展开招商引资。
实行招商项目跟踪督办制,对每一条招商线索进行跟踪落实服务。针对有投资意向的潜力企业,创新性地研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专人跟踪,上门服务。区内各职能部门也必须以项目工作为中心,进一步与当今最新政务、商务、经济管理模式接轨,共同吸引强力企业进驻。同时,高新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和创新,出台产业用地优惠供应;设立产业资金来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以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一些高级别的认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训、招投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与“二次创业”相配套的举措,增强土地、人才、资金、项目、信息等各个方面的吸引力,形成了“多元融资、组团开发、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的开发模式。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高新区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为我们高新区党工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
高新区党工委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时、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区工作。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使党的执政能力跃上新高度,为高新区实现“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作者系中共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责任编辑:罗志荣)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新区工作的全局
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创立至今,经过13年的开拓创业,滚动发展,在经济总量、科技实力、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国内GDP及外贸进出口等方面来讲,现已到达了其发展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新阶段。2005年度(1-11月),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前11月实现营业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产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出口创汇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招商引资7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4599亿元,同比增长14.15%,至年底可望完成3.8亿元财政收入。特别是近几年实现了经济总量平均40%的年增长率。但作为新疆唯一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成为全疆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其肩负的发展使命依然艰巨。高新区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发展以新型产业建设为中心,产业建设以提高增长质量为中心,努力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是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高新区新时期的核心工作,也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事关高新区今后发展的前途。当前,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西出中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我们也必须结合高新区实际和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及规律,立足实际,大胆尝试:一方面,将加强规划和引导,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实行支持创新的积极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创业投资等中介服务,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今后高新区发展中要抓紧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以自主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突破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区内大力倡导和积极扶持建立以高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高度灵活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构建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在占据人才高地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经济时代,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勇于创新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是高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性任务。
——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作为带头人,必须在更高层面上解放思想,摆脱束缚,坚决破除各种体制和意识范畴的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行“人才强区”战略,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海纳百川的容量,不拘常规的气魄,放手打造高新区各类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物质、环境、创业长效机制和激励体制,形成“世有伯乐,而后又千里马”的人才集聚效应。在干部管理使用上,应坚持教育优先,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整体提高我区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这也是高新区创业发展的基石。高新区的干部首先应该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只有达到了自身的升华发展,才能真正为驻区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最好的管理与服务。
——构建人才平台,培养高端人才。要抓住当前我区人才资源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主要问题,坚持人才开发市场化导向,着力推动人才进入市场,建立高效率、大领域、宽范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市场。推动各类经济、科技、建设人才在产业发展的平台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持续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使智力及时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鼓励科技与资本在市场与产业中结合。逐步建立起包括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管理、人才信息储备管理、产业人才招聘、产业技术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测评管理、“保姆式”人事代理机构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人才服务机构。二是打造区域人才基地。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由高新区采纳一切灵活方式建立定向培训机制。设置专门的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展开不间断的市场调查,针对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加大人才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逐步完善配套体系,尤其在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收入所得税、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制定优于其它行政区的政策和制度,并可实行有条件的财政补贴。同时,对创业型人才在创业基金、贷款贴息、信用担保、资质评估等方面,单独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管委会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多渠道的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对所有驻区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创业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扶持和激励。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是推动高新区远景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个区域要快速发展,先进的发展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新疆由于历史、地缘、经济等因素,工商业基础薄弱,产业布局相对弱小,高新区要在辖区谋发展,仅仅依靠本地资源、内部要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胆地走出去,面向国内外配置资源,吸引区外优势资源进入高新区,才能真正尽快提升产业实力和科技水平。我们在今后的创业理念上必须做到“三个第一”——招商第一,产业第一,服务第一。高新区招商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道路,立足新疆能源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特色,从新兴产业和外部大型公司的战略布局、投资动向、贸易趋势、发展重点、产业技术特征等方面寻找对接点,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在招商过程中要围绕产业集群来做大局面,建成骨干企业支撑、上下游企业互动、良好的环境维护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和产业导向,高新区要采取“立足本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如在对口扶贫支援、煤炭资源丰富的吉木萨尔县建煤化工高科园;在塔里木油气资源重镇库车建立石油化工高科园;在吐哈石油天然气宝地鄯善依托广汇LNG为龙头建立天然气高科园;在极具口岸优势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建高科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待条件成熟时,在中亚5国建立高新区商务代办处,积极将触角深向境外。
面对全国激烈招商竞争,我们应果断地对招商体制进行改革。招商局适当时可定名为“经济协作局”。改革后,招商局不能再拘于会展招商、组团招商、在家迎商,重点要围绕国内外资本技术密集区的大集团和知名企业,细分目标客户、实施专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地展开招商引资。
实行招商项目跟踪督办制,对每一条招商线索进行跟踪落实服务。针对有投资意向的潜力企业,创新性地研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专人跟踪,上门服务。区内各职能部门也必须以项目工作为中心,进一步与当今最新政务、商务、经济管理模式接轨,共同吸引强力企业进驻。同时,高新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和创新,出台产业用地优惠供应;设立产业资金来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以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一些高级别的认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训、招投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与“二次创业”相配套的举措,增强土地、人才、资金、项目、信息等各个方面的吸引力,形成了“多元融资、组团开发、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的开发模式。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高新区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为我们高新区党工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
高新区党工委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时、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区工作。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使党的执政能力跃上新高度,为高新区实现“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作者系中共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