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 (3-苯丙胺)苯甲酸(NPPB)和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以晶状体上皮细胞HLE B-3为实验对象,用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为t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测性得到了眼科医师和屈光不正患者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屈光回退.因此,如何在患者术前评估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概率,提高LASIK术前的预测性是非常重要的.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如:术前屈光度、术前角膜厚度、术前角膜曲率、眼内压的变化,角膜切削深度、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等,文中就以上因素对屈光回退的
目的 对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对其表达的相关凋亡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住院的泪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survivin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表现眶壁骨质破坏及边界不规则的特点;survivin表达方面,复发性多
目的 调查常规体检人群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的发生率,及经过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YAG-LPI)后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4个月期间,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28 516例对象(57 032眼)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周边前房深度.对周边前房深度≤1/2角膜厚度的受检者进一步行包括眼压、屈光度、中央前房
目的 对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眼后极部进行OCT扫描,并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 28例28只眼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者,经间接检查眼镜下巩膜外加压术联合或不联合环扎术,视网膜均成功复位,分别于术后1周、1、3、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于术后1周、3月、6月、12月分别为53
目的 探讨大月龄儿泪道阻塞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3例(60只眼)大月龄儿泪道阻塞采用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治疗,随访6~26个月.结果 53例(60只眼)全部有效.治愈45例(84.91%) 52只眼(86.67%);好转8例(15.09%)8只眼(13.33%).结论 大月龄儿泪道阻塞的治疗不应受年龄限制的误导,使治疗过程复杂化。
目的 探讨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前节开放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间住院的72例(72只眼)眼前节开放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先后行以玻璃体切除为主要方式的手术治疗.其中早期手术组32例(一期缝合术后1~3周行二期手术),晚期手术组40例(一期缝合术后1~4月行二期手术).观察比较其疗效.随访3~18个月,平均6.8个月.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X2
目的 探讨补体因子H(CFH)外显子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T1277C(Y402H)与国人东北地区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关系.方法 选取2004~2007年沈阳何氏眼科医院确诊的83例散发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及91例彼此无关联的对照者,年龄、民族和性别相匹配且都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排除其他可能影响AMD的因素.抽取外周抗凝血4~6ml,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
目的 对比观察下斜肌断腱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在V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取伴有下斜肌亢进的V征患者35例.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视近时第一眼位及上下转25°时的水平斜视度.对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进行分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下斜肌断腱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3个月的上下转斜视度差值和下斜肌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时下斜肌断腱术组上下转斜视度差值平均为(5.6 4±5.4)△,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患者126例(126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126例(126只眼).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有42例,占33.33%;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串珠样改变或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