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术后导线血栓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来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病例资料rn患者,女性,68岁,2021年4月因“心悸、胸闷”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大部分心室起搏心律”,收入心内科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于1997年曾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并因电池耗尽分别于2005年及2016年更换心脏起搏器.有“心房颤动”病史2年(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2分),平素规律口服“利伐沙班片15 mg/d”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72 mmHg(1 mmHg=0.133 kPa),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右心房、左右心耳内未见血栓,右心房、右心室内见起搏电极回声,右心房内起搏电极上可见多处低回声附着,较大者约7 mm×12 mm,随血流上下摆动(图1).追问患者病史,近期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未见炎症指标升高,凝血功能正常.由于异常回声性质不明,暂停射频消融手术,同时抽取血培养,嘱患者出院后观察及等待血培养结果.患者出院后,一组血培养提示发现革兰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并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4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易黄汤物质基准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小檗碱、没食子酸、毛蕊花糖苷和固含物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对易黄汤前处理、煎煮、过滤、浓缩和干燥等工序的参数进行优选.结果 易黄汤物质基准最优的制备工艺为:取炒白果粉碎过1号筛,酒车前子包煎,同其它饮片置于药罐中煎煮2次,第1次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加盖煎煮30 min;第2次取药渣再加7倍量水煎煮25 min,趁热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0 g/mL饮片,冷冻干燥48 h,得冻干粉约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