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15岁参军,一边挖煤养猪,一边却将诺贝尔奖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曾一举攻克汉字手写输入技术,成为中科院破格录用的在职博士生。
他的汉王笔,一度拥有75%的市场占有率;现在,他抢夺的是未来可能孕育出世界500强的电子阅读器市场。
他就是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
商海洗礼
一切都源于他大学时的一个梦想——1978年,炊事兵刘迎建顺利考入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在对汉字编码的研究中,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无需繁琐的编码、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甚至脱离键盘的输入方法呢?
4年后大学毕业,刘迎建被分配到总参通讯部下面的一个连队,担任助理工程师。两年后,刘迎建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装置”问世,一举拿下北京市软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1990年,一个来到大陆寻找商机的台商看中了刘迎建的技术,委托他开发手写识别产品,并爽快地拿出8万美元。紧接着,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刘迎建。1992年之前,台湾和香港都使用他的手写识别技术。然而成立于1991年的台湾蒙恬科技,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抢占了台湾和香港的市场。
刘迎建震惊了。对手的冲击让刘迎建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强大力量。
击退摩托罗拉
1993年,刘迎建牵头组建了汉王公司,公司名称意为“汉字输入之王”。
1995年,刘迎建正式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中科院自动化所。就在这一年,汉王建成了大陆第一条电脑笔硬件生产线。1997年5月,汉王电脑笔的单月销量突破千台。
然而,就在汉王笔销量呈现上升势头之时,摩托罗拉旗下莱克斯公司的同类型产品“慧笔”杀入中国市场。这几乎是一场小帆船与大军舰的对抗,胜负似乎毫无悬念。
仔细研究了“慧笔”产品后,刘迎建找到了巨人的破绽。刘迎建一边在技术上加紧创新,一边抢占零售渠道。他亲赴各个省会城市的市场一线,挑选了40多家经销商,以货品和资金的形式入股,与他们在各个省会城市建立渠道根据地。
摩托罗拉不甘下风,市场上很快就传出“慧笔”将推出语音识别的功能,而全球只有几家巨头公司才掌握这项技术。
情急之下,刘迎建想到了求援,他一连跑了三趟IBM研究所,最终痛下血本40万美元买来了当时还不太成熟的IBM语言识别技术,并立马将其植入汉王笔,推出了售价1500元的“汉王读写听”,市场反应火爆异常。
此役胜负已分。1998年~2000年,汉王年销售额从几千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慧笔”连续三年亏损,莱克斯公司最终被摩托罗拉砍掉。
下沉之险
自2000年,刘迎建开始驾着“汉王”号四面出击。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出身的企业家,彼时的刘迎建商业构想极其简单:突破一项技术,打造一个产品,攻克一个市场。贪大心切的后遗症很快显现:43个项目中大部分都事与愿违地以失败而草草收场。
最为惨痛的教训是“智能电话”项目。当时手机价格比较贵,普及率远不如座机电话,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没有手机,更不会发短信。如果把手写识别植入到座机电话,让座机电话也能够像手机一样收发短信,那么这种“智能电话”必将掀起一场座机电话的升级革命。
刘迎建认定,这又将是一个可以使汉王加速前进的漩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指挥“汉王”号冲了进去。但是,市场发展的演进与刘迎建的预期大相径庭。
2006年,眼看着迟迟不见回报的“智能电话”快要把公司拖垮,刘迎建无奈之下剥离了这个曾经被他视为一柄尖刀的团队。
电纸书的布道者
失败让刘迎建曾经发热的大脑迅速冷却下来。惨痛的教训使刘迎建总结出了一些“汉王”必须恪守的航行法则——结合市场需求和公司条件增加新项目。毕竟,循序渐进、阶梯成长才是一个企业健康的生存之道。
2005年~2007年,汉王年销售收入从1.7亿元增长至2.1亿元,2007年,国内市场上132款智能手机,有114款采用了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
2008年7月,第一款汉王电纸书问世。它的广告语也十分生猛: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
紧接着,他连续三个月,每月砸下七八百万元的广告费,尤其是让汉王电纸书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天,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汉王的地面部队也顺势兵分三路掩杀而来。
第一路是基于传统IT产品渠道的升级。刘迎建推动汉王原有渠道的再次细分,让每个经销商更专注于一种或几种产品,尤其是电纸书。于是,汉王电纸书在1000多个销售终端,开始接受消费者投来的惊奇眼光。
第二路就是一条特别的销售渠道——新华书店。经过谈判团队三个月奔波于各地的谈判,汉王终于在湖北新华书店集团打开了缺口,2008年9月,汉王电纸书进入武汉市场。
这第三路,刘迎建瞄准了政府采购。政府办公讲究节约、高效、环保,但会议多、资料多、文件多,导致纸张费、打印费相当高。汉王电纸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切。此外,刘迎建还购买了1000本正版经典图书的版权,将其预装进汉王电纸书里,使得汉王电纸书更受政府机关的欢迎。
三路出击,颇有斩获。
一条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战线,已经逐渐拉开。在这条战线的整体推进中,汉王电纸书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漩涡世界里曲折迂回10多年,57岁的刘迎建似乎正在将“汉王”号引领进了一个理想中的巨大漩涡。
此时此刻,他已经看见2010年的两条激流,一是汉王科技上市;二是电纸书年销量突破200万台。他还远眺着那个追寻已久的彼岸——世界500强。
摘自《商界》2010年第2期
他的汉王笔,一度拥有75%的市场占有率;现在,他抢夺的是未来可能孕育出世界500强的电子阅读器市场。
他就是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
商海洗礼
一切都源于他大学时的一个梦想——1978年,炊事兵刘迎建顺利考入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在对汉字编码的研究中,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无需繁琐的编码、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甚至脱离键盘的输入方法呢?
4年后大学毕业,刘迎建被分配到总参通讯部下面的一个连队,担任助理工程师。两年后,刘迎建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装置”问世,一举拿下北京市软件发明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1990年,一个来到大陆寻找商机的台商看中了刘迎建的技术,委托他开发手写识别产品,并爽快地拿出8万美元。紧接着,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刘迎建。1992年之前,台湾和香港都使用他的手写识别技术。然而成立于1991年的台湾蒙恬科技,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抢占了台湾和香港的市场。
刘迎建震惊了。对手的冲击让刘迎建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强大力量。
击退摩托罗拉
1993年,刘迎建牵头组建了汉王公司,公司名称意为“汉字输入之王”。
1995年,刘迎建正式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中科院自动化所。就在这一年,汉王建成了大陆第一条电脑笔硬件生产线。1997年5月,汉王电脑笔的单月销量突破千台。
然而,就在汉王笔销量呈现上升势头之时,摩托罗拉旗下莱克斯公司的同类型产品“慧笔”杀入中国市场。这几乎是一场小帆船与大军舰的对抗,胜负似乎毫无悬念。
仔细研究了“慧笔”产品后,刘迎建找到了巨人的破绽。刘迎建一边在技术上加紧创新,一边抢占零售渠道。他亲赴各个省会城市的市场一线,挑选了40多家经销商,以货品和资金的形式入股,与他们在各个省会城市建立渠道根据地。
摩托罗拉不甘下风,市场上很快就传出“慧笔”将推出语音识别的功能,而全球只有几家巨头公司才掌握这项技术。
情急之下,刘迎建想到了求援,他一连跑了三趟IBM研究所,最终痛下血本40万美元买来了当时还不太成熟的IBM语言识别技术,并立马将其植入汉王笔,推出了售价1500元的“汉王读写听”,市场反应火爆异常。
此役胜负已分。1998年~2000年,汉王年销售额从几千万元上升到1亿多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慧笔”连续三年亏损,莱克斯公司最终被摩托罗拉砍掉。
下沉之险
自2000年,刘迎建开始驾着“汉王”号四面出击。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出身的企业家,彼时的刘迎建商业构想极其简单:突破一项技术,打造一个产品,攻克一个市场。贪大心切的后遗症很快显现:43个项目中大部分都事与愿违地以失败而草草收场。
最为惨痛的教训是“智能电话”项目。当时手机价格比较贵,普及率远不如座机电话,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没有手机,更不会发短信。如果把手写识别植入到座机电话,让座机电话也能够像手机一样收发短信,那么这种“智能电话”必将掀起一场座机电话的升级革命。
刘迎建认定,这又将是一个可以使汉王加速前进的漩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指挥“汉王”号冲了进去。但是,市场发展的演进与刘迎建的预期大相径庭。
2006年,眼看着迟迟不见回报的“智能电话”快要把公司拖垮,刘迎建无奈之下剥离了这个曾经被他视为一柄尖刀的团队。
电纸书的布道者
失败让刘迎建曾经发热的大脑迅速冷却下来。惨痛的教训使刘迎建总结出了一些“汉王”必须恪守的航行法则——结合市场需求和公司条件增加新项目。毕竟,循序渐进、阶梯成长才是一个企业健康的生存之道。
2005年~2007年,汉王年销售收入从1.7亿元增长至2.1亿元,2007年,国内市场上132款智能手机,有114款采用了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
2008年7月,第一款汉王电纸书问世。它的广告语也十分生猛: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
紧接着,他连续三个月,每月砸下七八百万元的广告费,尤其是让汉王电纸书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天,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汉王的地面部队也顺势兵分三路掩杀而来。
第一路是基于传统IT产品渠道的升级。刘迎建推动汉王原有渠道的再次细分,让每个经销商更专注于一种或几种产品,尤其是电纸书。于是,汉王电纸书在1000多个销售终端,开始接受消费者投来的惊奇眼光。
第二路就是一条特别的销售渠道——新华书店。经过谈判团队三个月奔波于各地的谈判,汉王终于在湖北新华书店集团打开了缺口,2008年9月,汉王电纸书进入武汉市场。
这第三路,刘迎建瞄准了政府采购。政府办公讲究节约、高效、环保,但会议多、资料多、文件多,导致纸张费、打印费相当高。汉王电纸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切。此外,刘迎建还购买了1000本正版经典图书的版权,将其预装进汉王电纸书里,使得汉王电纸书更受政府机关的欢迎。
三路出击,颇有斩获。
一条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战线,已经逐渐拉开。在这条战线的整体推进中,汉王电纸书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漩涡世界里曲折迂回10多年,57岁的刘迎建似乎正在将“汉王”号引领进了一个理想中的巨大漩涡。
此时此刻,他已经看见2010年的两条激流,一是汉王科技上市;二是电纸书年销量突破200万台。他还远眺着那个追寻已久的彼岸——世界500强。
摘自《商界》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