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于造林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关键,不仅直接关系着栽种的成活率,还间接影响着林区的长远发展以及最后的成材质量。黑龙江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树种用于造林,是树种需求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在林业发展管理中,我们应掌握好需要利用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建立评价系统,科学选择造林树种以及科学规划并改善造林用地来实现树种的物尽其用,让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林区的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林业发展成果。
【关键词 】:黑龙江; 造林树种; 生态适应性
树种是植树造林的前提,黑龙江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树种用于造林,是树种需求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在树种的的选择上,只有结合林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同时综合考虑树种与林区的生态适应性情况,才能在造林后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对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为林区选择树种提供参考。
1、 我国及黑龙江地区的树种概况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森林资源大国,总量相当可观。在林区的分布山,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树木种类丰富。这其中既有我国人民长期保护和发展的功劳,也有树种生态适应性优良的原因。从全国来看,我国的树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特点,每个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区都有最适合本地区造林的主打树种,也就是有一批生态适应性最好的树种。黑龙江地区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树木种类较多,极具东北特色。从现阶段的树种发展来看,全国和黑龙江区域的树种分类情况如下:
2、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用于造林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关键,不仅直接关系着栽种的成活率,还间接影响着林区的长远发展以及最后的成材质量。因此,研究并应用好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在造林项目中,要提高和用好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科学选择树木品种是首要任务。在具体的选择上,首先,应以造林目的为根本,选择生态适应性相对优良的树木类别;然后,要优先考虑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经济效益良好的树木品种,选择两三个品种待用。最后,要对造林地和周边林区的综合环境进行评测,选择生态适应性优良且与林地生态融合程度最高,有利于优化林区结构的树种。
2.2科学规划造林地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中,造林不单是植树那么简单,一个完善的造林项目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当前的生态林业项目建设中,必须科学规划造林地,才能凸显并发挥出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作用。比如,用于造林的地块极少有完全符合目标树种栽种条件的,这时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改善措施,为实现目标树种的生态适应能力提供基础。在造林规划上,则应尽量彰显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林区发展风格。比如,近期生态适应性良好的树种和远期生态适应性能良好的树种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结合,速生和缓生树种相结合等。这样既能有利于树种生态适应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个林区的长远发展。
2.3建立并用好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系统
要想发展好林业,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利用好生态适应性优良的树种,也要不断地提高和研发改善树种生态适应性能的技术和产品,让更多的优良树种打破生态适应性壁垒,跨越区域栽培障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得建立起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系统,通过评价结果来促进源头的改革。从现阶段的树种生态适应性研究情况来看,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系统,这是亟需改变的方面。在科技發达和数据处理能力强劲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平台把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糅合成评价系统,从单一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开始,逐步建立覆盖同类别树种以及多类别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然后通过造林前对树种评价实现快速筛选树种的目标,通过栽种后对生长周期内的树种进行跟踪评价,掌握林区内树种生态适应性的动态趋势,这样可以随时改善整个林区的生态适应性和林分结构,还能为后续造林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结束语
森林是一个功能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空气净化功能。完善、良好的生态系统来源于森林当中每一个物种的和谐共生,树木作为森林系统的主要成员,其生态适应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林区的生态功能和发展。此外,植树造林也是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直接关系着植树造林的成败。因此,在林业发展管理中,我们应掌握好需要利用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建立评价系统,科学选择造林树种以及科学规划并改善造林用地来实现树种的物尽其用,让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林区的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林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高飞.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6(01)
[2]杨琪,邸冰.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域碳储量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5(12)
[3] 李月君. 搞好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J].吉林农业C版.2010(12)
[4]陈少雄,杨建林,周国福.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0,12(4):357-362.
[5张顺恒,蒋家淡,蔡明安,等.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适宜造林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27(2):26-29.
【关键词 】:黑龙江; 造林树种; 生态适应性
树种是植树造林的前提,黑龙江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树种用于造林,是树种需求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在树种的的选择上,只有结合林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同时综合考虑树种与林区的生态适应性情况,才能在造林后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对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为林区选择树种提供参考。
1、 我国及黑龙江地区的树种概况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森林资源大国,总量相当可观。在林区的分布山,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树木种类丰富。这其中既有我国人民长期保护和发展的功劳,也有树种生态适应性优良的原因。从全国来看,我国的树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特点,每个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区都有最适合本地区造林的主打树种,也就是有一批生态适应性最好的树种。黑龙江地区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树木种类较多,极具东北特色。从现阶段的树种发展来看,全国和黑龙江区域的树种分类情况如下:
2、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用于造林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关键,不仅直接关系着栽种的成活率,还间接影响着林区的长远发展以及最后的成材质量。因此,研究并应用好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在造林项目中,要提高和用好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科学选择树木品种是首要任务。在具体的选择上,首先,应以造林目的为根本,选择生态适应性相对优良的树木类别;然后,要优先考虑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经济效益良好的树木品种,选择两三个品种待用。最后,要对造林地和周边林区的综合环境进行评测,选择生态适应性优良且与林地生态融合程度最高,有利于优化林区结构的树种。
2.2科学规划造林地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中,造林不单是植树那么简单,一个完善的造林项目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当前的生态林业项目建设中,必须科学规划造林地,才能凸显并发挥出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作用。比如,用于造林的地块极少有完全符合目标树种栽种条件的,这时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改善措施,为实现目标树种的生态适应能力提供基础。在造林规划上,则应尽量彰显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林区发展风格。比如,近期生态适应性良好的树种和远期生态适应性能良好的树种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结合,速生和缓生树种相结合等。这样既能有利于树种生态适应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个林区的长远发展。
2.3建立并用好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系统
要想发展好林业,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利用好生态适应性优良的树种,也要不断地提高和研发改善树种生态适应性能的技术和产品,让更多的优良树种打破生态适应性壁垒,跨越区域栽培障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得建立起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系统,通过评价结果来促进源头的改革。从现阶段的树种生态适应性研究情况来看,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系统,这是亟需改变的方面。在科技發达和数据处理能力强劲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平台把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糅合成评价系统,从单一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开始,逐步建立覆盖同类别树种以及多类别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然后通过造林前对树种评价实现快速筛选树种的目标,通过栽种后对生长周期内的树种进行跟踪评价,掌握林区内树种生态适应性的动态趋势,这样可以随时改善整个林区的生态适应性和林分结构,还能为后续造林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结束语
森林是一个功能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空气净化功能。完善、良好的生态系统来源于森林当中每一个物种的和谐共生,树木作为森林系统的主要成员,其生态适应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林区的生态功能和发展。此外,植树造林也是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直接关系着植树造林的成败。因此,在林业发展管理中,我们应掌握好需要利用的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建立评价系统,科学选择造林树种以及科学规划并改善造林用地来实现树种的物尽其用,让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林区的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林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高飞.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6(01)
[2]杨琪,邸冰.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域碳储量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5(12)
[3] 李月君. 搞好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J].吉林农业C版.2010(12)
[4]陈少雄,杨建林,周国福.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0,12(4):357-362.
[5张顺恒,蒋家淡,蔡明安,等.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适宜造林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27(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