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小学的数学课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新西兰的小学跟中国的小学很不一样,这里的孩子们是没有课本的。每个学年开始时,家长需要给孩子准备的是各式各样的空白练习本。老师的教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个年级的标准来进行的,每个学校的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教学方式也完全由老师来定,不过最后,孩子们每年都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的各科测试,以衡量教学的成果。
  儿子天天刚上小学时,我们对学校的数学教育很是担心,因为大家普遍都认为国外的基础数学教学比较薄弱,常听人说这里的小孩都七八岁了,还要扳着手指头来算加减法,再加上学校里连教材都没有,这数学怎么能学得好呢?
  不过,天天对于学校里的数学教学却很是喜欢,每次回家都会跟我们说数学课很有意思,老师讲的东西很有趣,还经常会给孩子们做些游戏来加深理解。
  记得天天上二年级时,每天早上孩子们来到教室时,班级老师都会出一道适合那个孩子水平的小题目,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会先让孩子心算,如果实在算不出来,教室里有一个大大的挂满了1到100数字块的教具,孩子可以借助这个感性的教具算出答案。就是在这种生动的反复训练中,孩子们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
  平时的数学课上,孩子们会在空白练习本上做各种练习,老师经常会复印一些习题让孩子们做,然后粘贴在本子上。每学期结束的时候,空白的本子就被写满、画满和贴满了。
  二
  如今,我对新西兰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因材施教
  学校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是按照孩子自身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来教学。数学敏感性差一点的孩子,可以稍微放慢一点进度,好好打基础;如果孩子数学有天分,学校也一定不会埋没,老师会给他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做,甚至直接和高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
  还记得天天上一年级时,因为在数学的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老师为了不让他感到没意思,就让他到二年级去上数学课,有时候还让他在班里担当小老师,来帮助那些学得比较慢的孩子。
  2、强调知识面的宽度多过深度
  新西兰小学的数学教育比较注重对孩子知识面的拓展。天天上一年级时,老师已经开始给他讲分数和概率统计的概念,我们当时很是怀疑,那么小的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得了?不过后来跟老师交谈才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脑子里有个初步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分数,什么是概率,什么又是统计,它们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数、概率以及统计的概念。实践证明,老师这样做并非拔苗助长,孩子们对那些概念还是可以接受的。
  很清楚地记得,一年级时的天天给我讲起分数来头头是道,还非常形象地一边画图一边讲解,而且还知道谁大谁小。也许天天不会做分数的加减法,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但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分数的基本概念已经在他头脑中建立起来了,以后再学那些复杂的运算也许就会容易一些。
  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学了用图形和表格来做统计。那个时候,天天很喜欢玩纸板游戏“大富翁”,买地盖房子收租金,不亦乐乎,可经常是买了很多地盖了很多房子,等到收租金的时候很难算帐。于是,天天就做了一张统计的图表,把自己买了哪些地,又在哪块地上盖了几个房子,清清楚楚地列了出来,再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租金,一目了然,收起租来又快又准确。如果脑子里没有基本的统计概念,他是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办法的。
  虽然老师不要求孩子学得太深入,但是对于加减法、乘法表之类的基础性知识,老师一定会严格把关的。这一点绝不含糊,即使你的数学学得特别好,每天的家庭作业还是会反复训练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
  不仅家庭作业要练习,每周都会有一次小测验,测的都是加减乘除的最基本运算,除了成绩,老师还会给每个孩子记录时间并写在测验的条子上。
  3、注重解题的过程多过结果
  老师喜欢给孩子们讲解题的技巧。一道题目首先让孩子们考虑的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做,比如对于乘法的解题方法训练,老师要求的不是孩子们算得有多快,而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做。
  老师也会给家长发一些关于解题方法的材料,以便于家长在家里帮孩子理解。于是,我们在家里的数学学习,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讨论一道题有多少解法,哪种解法更好,我们也会给天天讲一些中国的解题方法,开阔思路。
  解题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路,不管这个思路是中式还是西式,只要有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孩子就可以不用再受题海战术之苦了。
  4、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就像老师们经常说的那样,“学数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把枯燥的数字跟鲜活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孩子就会更愿意去探讨数学。比如讲分数的时候,用分披萨饼为例来解释,不仅可以提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容易理解。
  老师也经常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运用数学的机会。天天一年级的老师就曾经给过我们一个很好的训练加减法的建议:一家人外出开车的时候,看前面汽车牌照上面的数字来比赛算加法,这样既训练了小朋友的数学,又可以让旅程更加有意思。
  学校里每个班级也都备有扑克牌,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实用的数学工具。天天认识数字就是从玩扑克牌开始的,从最早的比较数字大小,各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再到后来的算24。现在天天又开始迷上了打桥牌。其实,把数学的学习融合在实际生活中才是学数学的真谛。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1  学校通知,三年级部下午集体去剧院看电影。校园广播此消息一出,孩子们即刻集体欢呼。  欢呼过后,孩子们三五一堆儿,叽叽咕咕,秘密谋划着“夹带”哪些好吃的。嘿嘿,小把戏!我一旁看着,暗自发笑。  儿子小曦也在我的班上。素来小猴一样机灵活脱的小曦,这次竟没有伸长细细的小脖子去扎堆儿,只安静地坐在位子上,若有所思。我没来得及多想,就被往外涌的学生裹出了教室。  为了赶批孩子们前一天的日记,中午我和儿
期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海门市烈士陵园扫墓。  我们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沉重的心情,浩浩荡荡地来到烈士陵园。园内松柏苍翠,肃穆宁静,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松柏旁边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庄严地站在广场上,听学生代表致词。听完慷慨激昂的致词,主持人让全体师生默哀。我两手握拳,低下了头,
期刊
马年春晚有个节目,小朋友们还记得吗?那就是由一群匈牙利舞蹈家表演的《符号中国》,舞者们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光源,创造各种奇幻造型。他们在大银幕上投射出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景物,其中有黄山迎客松、大熊猫、长城、天坛、天安门前的石狮、桂林山水、火箭等画面。这个富有创意的节目就是利用影子的原理来展示的。  发现影子及其成因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准备一只手电筒和一样随手可以拿的小物件。我们
期刊
张天琰,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四年级学生,在金陵象棋界是个“小明星”,被誉为“棋豆豆”。年仅10岁的他,一路博弈,8次摘得国家级、省、市象棋冠军。  我认识棋子,我要学!  小天琰的家是个“家庭象棋馆”,喜欢象棋的爸爸,常和棋友聚到一起对弈。在“楚河汉界”的厮杀中,小观众张天琰6岁时一句天真的话,让他与棋结缘。  一次,棋友严阵以待,爸爸陷入僵局,一旁观棋的天琰忽然嚷道:“跳马。”正不知如何是好的爸
期刊
我新接手了一年级的一个班,开学没多久,一个叫骏的男孩引起了我的关注。骏不仅识字量大,而且念的字音准,书写也很工整。我让他当了值日班长,还选作班级晨读时的“领读员”。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骏的课堂表现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总爱做小动作,做题时速度不知不觉慢了下来;音乐老师说,骏有时课上了一半,竟然独自跑出教室“寻找自由”去了,自控力比较差。这让我的心悬了起来。我和骏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期刊
报纸偶尔会刊登负面新闻,我们的孩子免不了要接触一些不积极的信息,就如每次上街外出,我们总是免不了要叮嘱:不要离开爸爸妈妈太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难道我们的身边都是坏人吗?  不恰当的回答  一半一半,有坏人也有好人。  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这个问题自己做小孩子的时候也曾经问过父母,那时因为我们都还小,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同样,今天的小朋友一样对社会的善与恶充满了好奇。  这个回
期刊
作者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  女儿中午和小朋友在小区广场玩,没戴帽子,在炙热的大太阳底下奔跑玩耍了半个小时,回来时面色潮红,喊着头晕并且恶心呕吐。请问孩子是不是中暑了?该怎么办?  江苏苏州 邓悠然  邓悠然读者,你好!  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发烧惊厥、口干无汗、呼吸困难等状况,应考虑是中暑,要把孩子及时搬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平躺,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
期刊
鲁滨逊·克鲁索是一位具有强烈冒险主义精神的英国人,他不想过那种平静而富裕的生活,一心想外出冒险……  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流落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陷入绝境的他充分运用智慧,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辛勤的劳动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他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经过29年的岛上历险,鲁滨逊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救出了一个即将被土著人吃掉的野人“星期五”,最终,主仆二人成功回到了陆地上。  
期刊
编者按:  2015年10月5日,因在治疗疟疾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传染病中的三大杀手,死亡率占所有传染病总死亡率的50%。去年,联合国提出要在2030年彻底消灭和根除这三大致死疾病。  人类在与结核病的抗争中,也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本刊特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陆伟撰文,介绍结核病在我国
期刊
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给4岁的儿子买了一套法布尔的《昆虫记》,共10本。我和儿子一起从《聪明的猎人——节腹泥蜂》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每天晚上我俩都沉浸在各种昆虫的趣味故事中。作者将每种昆虫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处处流露出他对自然界各种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而趣味性的故事和童话般的语言,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整个夏天,儿子只要出门,就不停地盯着路边、树上、草丛花丛里看,观察小蚂蚁、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