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于问题中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探究,学会质疑、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其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只有激活问题意识,才有可能养成探究和发现问题的习惯,进而学会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具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假设,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致力于激活、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围绕学习内容,尝试寻找和发现问题,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借以形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激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主动权,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数学学习创新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其质量观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而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基本要求,课改的深化现在已经到了养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时候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于问题中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呢?
  1.教师要善于引导
  引导学生尝试接触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比直接给答案好的多。通过挖掘教材中矛盾的因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明确相关事实,这样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激活状态,学起来特有兴趣,容易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但教师还有主导的作用。教师通过主动地指导学生,为学生发现问题当好踏脚石和敲门砖,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逐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角的度量中”,我先请同学们试着量∠AOB的度数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后,相互交流度量方法。由于我出示的角不是水平放置的,因此方法比较多。在各组代表发言后,由其他同学自主认同或者反对,教师适时追问有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看位置。”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做所有的事,也不是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合作探究。而是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活动调控,保证学生始终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每个人都能参与其间,获得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一般的,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提示,数学基础较差的,引导更直接一些,基础较好的,问题导引可以相对深刻一些,这样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都能开窍,在思考中激起问题欲望,逐步发现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提高专注力。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發学生的数学问题的意识,进而主动探究,深入学习,提高成绩。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教师可以在引入课题时设置问题情境。开始上课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刻,教师通过故事引入、数据引入、场景引入等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时候,学生思维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和深刻。能激起学生问题欲望,进而融入教学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笛卡儿的故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中关于韦达的故事;勾股定理的历史典故等等,都是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好案例。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设置。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我设置这样的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该挖何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具有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
  3.指导学生在应用中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解决问题,充满了现场感,问题的产生更易于发现和抓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组织问题群,让学生探索发现,学生通过所学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节课时,教师问:植树节栽树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在学到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我提出:“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现在有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峰吗?”学生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张纸对折后,厚度不会增加多少,所以对折30次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的矛盾,问题意识被激发,引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这就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激活数学问题意识,是引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的测量指标,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激活产生,接下来深入学习才成为可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是深化课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值得深入实践创新。
其他文献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传统的方法。俗语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朗读不仅能幫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而且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
元至治年间刊行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为《三国志演义》)为三国题材演化史中最为完整亦是最为成功的两部杰出的文艺作品。前者是
主要从治疗范围、治疗原理、治疗作用、治病基础、经络的实质、循经感传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指出,只有在临床及科研中
<正>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日、韩三国学校足球竞赛体系的培养目标、组织结构、赛事系统、规章制度以及竞赛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患者,于授精后18—20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ATE—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76-02  摘要:目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单边热、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所需的会计人员。那我们对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该深入地进行
学位
摘要:目的:降低会阴侧切率,促進自然分娩。
空泡与不同边界类型相互作用是气泡动力学的研究热点,当特征尺度降低时,会出现空泡溃灭驱动悬浮微球向前显著突进的现象,目前关于微球加速运动机理还不明确。本文针对空泡与同尺度悬浮微球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聚焦于空泡溃灭形成的冲击波对微球的影响,采用基于VOF的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冲击波与微球的相互作用,模型同时考虑了两相可压缩的影响。首先,对空泡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得空泡溃灭条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采用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