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15-02
  护理学是一门人性的科学,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是一种专业性的关怀。良好的关怀照护会直接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感知。在护理过程中落实人文关怀中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维护服务对象切身利益的需要,并通过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提升,服务环境改善,服务责任落实等途径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善于应用科学护理理念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护理真正落实在患者身上,使患者受益,是提高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措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是要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更是要加强专科护理,心理人文关怀,促进患康复,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1.做好病人入院时的安全检查工作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有人身安全。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控制和支配,往往产生自伤,伤人行为,因此,安全检查工作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为了防止病人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器,等金属器械,绳带,火种等带入病房,病人入院时都要更衣,同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但有些病人和家属不能理解,此时,护士就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带入这些物品则由护士专人保管,病人需要时为其提供。
  2.做好入院介绍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对精神病人进行入院介绍,告知病房主任,主管医生,护士,责任护士,作息时间和病房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看似容易,但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的护士都会想尽办法进行多次讲解,加深病人的印象,对那些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病,不安心住院及首次住院的患者,护士则需要耐心的告知,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提升医院设施人性化水准,营造温馨,便捷,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精神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有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为病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病人病情康复及出院回归社会非常重要。病房的采光通风好,病人的睡房有单间,和小房间。卫生间和浴室是单人使用,这样更贴近人性,更贴近生活,也是保护了病人的隐私。病人睡房分轻重病房,将新入院或较躁动的病人与病情稳定安静的病人分开安置,这样既可减少互相干扰,又方便管理。轻症病室内每张病床都配置有一个床头柜,供病人放置衣物,24h热水供应,使患者及时进行卫生处置。每个病区配置工娱活动室,供病人打扑克,下象棋,看电视机等娱乐活动,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方便,实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病人有像家一样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室内布置合理化,地面埔设光亮的瓷砖,清洁工每天随脏随清洁,全天地面保持洁净明亮,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病床每天清洁擦拭,更换床单,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病床环境。所有这些细节服务,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了基础。
  4.提供特色护理服务 为了给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开展特色服务,提倡亲情服务, 服务。如微波炉帮助热病人家属带来的饭菜,有的病人很久没有家属来探试,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联系家属。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尤其要始终保持态度亲和,主动介绍,消除其紧张情绪,操作时动作轻柔,运用无痛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水平。
  5.把工休座谈会当作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每周三早上,由科主任,护士长亲自主持,邀请住院病人及其陪护一起参与。“座谈”内容主要包括:住院期间的安全知识,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干预,病人的意见及建议的收集和回复,与病人交谈沟通等。医护人员与病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医护人员真诚对待患者,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信誉,护士要言行一致,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但不可随便答应办不到的事或任意哄骗患者。给病人许诺应兑现,做不到的事应给予解释,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取得患者的谅解、依赖、和支持。
  6.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通过口头教育,书面指导,建立健康宣传橱窗,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地普及人文知识,丰富护理知识内涵,这样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自我调理措施。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禁忌症。做好出院指导,向他们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并强调药物要专人保管,按医嘱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诊,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并建立电话回访,更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会,方便患者复诊,提高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随时电话咨询,及时诊治,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在其出院后关注其健康,延续了住院服务,使其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增强了患者院外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增进了患者的康复转归。
  参考文献:
  [1] 胡可芹,新加坡 宜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医学与社会【j】.2002.15(1).33-34
  [2] 谢秋平,人文关怀在计划生育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心理医学杂志【j】2012年5月(下)总第216期【A】R169 1007-8231(2012)05-0481-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对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62—01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其家属,医护人员甚至全社会的支持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心理健康状况[1]。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
老年人伴随着年纪的增高,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的减退,使皮肤含水量减少、缺乏皮脂滋润、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刺激诱发以皮肤瘙痒为主,搔抓后出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77-0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造成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症状的发作通常与广泛并可逆气流阻塞有关,通常可以自行缓解或通过药物缓解。临床上支气管舒张试验及肺功能是确诊哮喘最常用的检查,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阳性结果列入哮喘的诊断标准
【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COPD患者,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1%(P<0.05);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症状改善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较为优越,两组对比P>0.05,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