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技术装备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39所,在校学生58.2万人,教职工3.3万人。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导致德阳市学校全部受灾,70%的校舍受损,35.8万套教学设备仪器和191.4万册图书毁坏,6个县(市、区)中绵竹市、什邡市成为极重灾区,其他4个县(市、区)成为重灾区,全市教育系统直接经济损失46.6亿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北京、江苏等对口援建省市的全力帮助、支持下,德阳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抢险救灾,努力复学复课,全力恢复重建,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重大胜利。目前,德阳市584所重建学校已竣工557所,78.48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已完成投资72.85亿元,如期实现了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在加快推进学校重建的同时,德阳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包括教育技术装备在内的设备设施重建,为德阳灾后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德阳市直属学校和各县(市、区)在教育技术装备重建方面财政及各种援建项目经费总投入超过4.2亿元,其中仅绵竹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包括江苏的援建和思科等企业的捐建就达1亿元。
  
  深入调研,制定规划
  
  地震后,德阳市教育局与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建设厅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同组织专家40多人,分10组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对灾后校舍和教育装备进行评估检测,为重建校园和全面复课做准备。同时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积极开展各县(市、区)及市直属学校教育装备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摸清全市教育装备现状,即时发现和解决装备工作的问题,为全面准确开展学校装备重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加快教育装备重建的同时,德阳市教育局根据国家、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积极制定德阳市教育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是加强学校以班级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为基础的高质量“班班通,堂堂用”建设,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二是加快德阳教育城域网建设,搭建德阳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实时教学互动,真正实现县际间、校际间互联互通。三是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育基础信息库,并对接国家和四川省教育基础信息库,真正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目前,德阳市的天、地、人的“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特别是绵竹市灾后历时两年建成的“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桌面,应用多样,资源丰富”的县域教育城域网成为西部一流的县域教育城域网,已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大投入,配齐装备
  
  德阳市加快教育装备重建的重点是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重灾区以上的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30%~50%,以缓解学校教育经费短缺压力。二是配备教学设备设施。德阳市各类学校在地震中教学设备仪器和图书毁坏严重,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按国标、省标要求配备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三是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重建完成后板房处理问题。
  与此同时,注重提高教学仪器配齐率、生均图书册数和生机比,改善学校功能用房。德阳市各学校通过灾后教育重建在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配备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功能用房按教学需要和标准要求有明显改善。为此,德阳市直属学校和各县(市、区)在教育技术装备重建方面财政及各种援建项目经费总投入4.2亿元,分别为教学仪器1.7亿元、图书1.3亿元、计算机1.2亿元。
  旌阳区在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配备方面得到极大提高,全区教学仪器设备达6 973.79万元,图书达128.5万册,计算机达4 433台,室验室达135间,艺体室达95间,计算机室达127间,图书室达51间;中江县配置了1 31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装备了5 974万元的图书,增加了1 276万元的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等。绵竹市在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配备方面有明显提高,其中教学仪器的配齐率达100%,小学拥有图书17.4万册,生均23.9册;初中拥有图书32.7万册,生均25.7册;计算机生机比达9:1。市级财政投入3 000多万元改善市直属学校教育装备条件,市直属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2007年四川省中小学装备标准。
  
  制定细则,规范管理
  
  德阳市教育局制定了《德阳市教育局灾后重建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细则》明确了制度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含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图书馆(室)及音乐、美术、地理等功能室的管理共6个部分,用于指导、评价、规范全市学校的装备管理工作,对各项管理制度、账表册以及上墙制度等进行统一规范,并将《细则》落实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教育局的年终考核中,使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常规化和制度化。
  德阳市教育局11所直属中小学全部使用了《德阳市直属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学校的各种教育设施、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全部进入该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对学校装备现状动态跟踪,有关数据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装备的管理工作效率,目前,德阳市教育局正准备向全市6个县(市、区)学校推广使用,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教育装备,逐步使装备的管理工作现代化。
  
  强化应用,发挥效益
  
  一是积极开展省、市两类示范校创建,辐射、影响全市其他学校。将实验教学示范校和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创建及检查工作,作为灾后加快德阳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两类示范校的创建和检查来提升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应用水平。对已获得省、市二级两类示范校加强督查和管理,并对拟申报的两类示范校严格评审,确保示范校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的管理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农远项目对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作用。积极开展各县(市、区)“农村远程项目”工作专项检查和调研,结合德阳市教育装备灾后重建工作现状,德阳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和运用的意见》,以文件形式,提出对灾后重建硬件设备还未到位的地区,要加快建设步伐;对已经重建到位的学校要加强管理,按照农村远程项目的要求转入常规管理,并加大设施设备的应用力度;同时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特别强调四川省基础教育网和卫星接收的免费资源的应用,提高各地在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注册和使用人数。
  三是加强教育装备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及运用水平。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德阳市电教技装处积极开展德阳市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电教管理员的“三员”培训、教师多媒体电子白板运用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识性培训、现代远程教育课题成果推广应用培训、以及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研讨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员的素质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全市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重点开展全市教师优秀自制教具展评、小学科学和中学理化生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暨观摩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赛课暨观摩培训、学生电脑作品制作竞赛评选、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读书征文等活动,提高教师各项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查找问题,提出对策
  
  学校装备差异大,种类不齐
  在重建过程中,不同学校装备存在差异,标准不统一。如有的学校图书装备好,但信息化设备却十分短缺。德阳市将进一步加强学校装备的管理,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同时,进行资源合理调配和均衡配置,结合国家“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积极对薄弱学校进行补充装备,根据相关建设标准增加经费投入。
  办学成本大幅增加
  灾后重建学校的建设标准较震前高,寄宿生比例大幅增大,学校管理、教育装备维护等运转成本大幅增加,临时工工资等费用也较震前明显增加,而目前中小学没有收费或者收费比较低,学校难以支付运转成本。德阳市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适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及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收费标准。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装备管理兼职人员多,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年龄结构偏大,缺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阳市将调整年龄结构,公开评聘装备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明确要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总之,“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德阳教育人紧紧抓住灾后教育重建机遇,高标准加强教育装备硬件建设和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强化教育技术装备,推进德阳市教育改革发展,为德阳市率先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1 四川省德阳市教育局;2 四川省德阳市教育局技术装备处)
其他文献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课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2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异之处。  4 教学难点  了解黄山松的奇特之处,体会黄山松的美。  5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6 教学时间  
摘要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仅是中医药院校整合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也是中医药院校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工作,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摘要 方程应用类问题是考量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题类,贯穿初一到初三的数学各册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应用题教学培养好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 数学;列方程;应用题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4章教学内容,其中3
展示会在新时期、重要时机召开,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今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继去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新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提供
摘要 如何设计与开发一款简单实用的测试学生上机操作技能的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以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课程为例,介绍利用Authorware软件和ASP技术相结合开发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上机操作测试软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开发其他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上机操作测试软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测试;多媒体;上机操作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摘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堂科学课成功的关键。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学习的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假设与猜想,自主准备科学探究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活动过程中允许学生失败,并且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改进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最终取得科学实验的成功。  关键词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在山区农村学校也逐渐普及起来。虽然信息技术在山区农村学校依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城市水平的差距还相当的明显,但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这一新兴学科很感興趣。而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状况看,学生在学习期间还面临诸多阻碍。鉴于这一点,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且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学生“学之得法”,源于教师“导之有方”。学法指导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怎样才会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长期以来,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较少;相应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训练也落实不够,从而影响整个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财经专业课的学法教学谈一些看法。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
从2003年起,由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领衔,复旦附中图书馆、交大附中图书馆、复旦实验中学图书馆、工农新村小学、平三小学、杨浦小学共同参与,开展了“中小学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探索”的课题研究,该课题被立项为2003年度杨浦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和200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6年10月结题并通过专家组鉴定,2008年,课题成果被评为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杨浦区第
摘要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教育技术专、本科学生有几十万人,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技术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多媒体技术教育已与其工作的需要有所脱节。据此,对教育技术的教材体系从技术、教育表现、艺术3个层面提出更新建议。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技术;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9-0034-02  Considering 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