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力求对云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对如何提高云浮农村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创建让云浮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提出自己的见解。内涵式教育的推广是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地区的教育背景及教育理念的,将别人的理论和经验生搬硬套是一种硬性浪费,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云浮农村的独具特色的内涵式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云浮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云浮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历来尊师重教,在社会文化氛围上对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期待值。同时,云浮农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云浮想从2012年起四年内建成全省教育强市,云浮农村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是云浮政府工作重点和难点。
一、背景
自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让所有孩子上学这个目标基本实现。普及虽然是需要继续完成的一个任务,但办好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新的需要。现在的目标是如何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当外延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如何依靠学校自己的管理提高教育效益就会成为主要问题。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自身发展,即“内因”的变化,也就是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如教师的观念、能力、敬业精神及师德资源、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教学制度等等的潜力,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才能用好它,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就这方面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而且也是这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显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倾向于升学,而且倾向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教育是启动终身学习的发动机。一个人初始教育的质量和程度影响其成人后对教育的参与和对学习的态度。因此,普及基础教育更应该走内涵式发展的“质量战略”,与规模战略两者并行,优先重视质量战略.
党是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云浮2012年提出要在四年内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教育强市的建设,重点在基成层,难点在农村。
二、云浮开展内涵式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云浮农村的基础教育不论从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等原因的制约,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传统粗放型模式发展,对务工人员素质要求不高;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轻教育。云浮地处粤西,与广西交界,经济来源匮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见多城市人的生活,思想难免浮躁,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家长让子女过早辍学加入务工行列,轻教育,即便家长很重视教育,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云浮市留守儿童占50%以上,家庭教育缺失。这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云浮隶属广东,但经济却与珠三角经济相差甚远,很多家长的“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强于其他地区。“走出云浮,走出大山”成为很多孩子儿时最大梦想,这样,难免会让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出现偏差,学校管理评价模式“大一统”,效率至上的经济学育人理念充斥了整个教育界,对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模式的狂热追求,对标准化答案的顶礼膜拜,对高升学率的盲目追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被“物化”,这种忽视了教育完整性和人的完整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利用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云浮地区教师财政工资在全省属偏下水平,而教师的收入程度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因此,教师重外延而轻内涵相对于其他城市更明显。以致于出现急功近利,浮躁肤浅的风气,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后劲。
最后,云浮很多学校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那么传统的讲授式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影响颇深,这样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刻板,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备受推崇,因此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
三、构建一套适合云浮农村的独具特色的内涵式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
2012年4月26日,云浮市政府召开2012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卓志强在会上强调,要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实现创建教育强市和云浮跨越赶超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会上,多次强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提升办学水平上抓落实。要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抓好学生素质的提高、抓好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抓好品牌学校的建设。
首先,将南江文化融入到云浮地区学校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任何地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为当前教育的内涵建设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其次,依据云浮经济状况及地域特点,分析云浮地区学生和教师的优势及不足,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策略,从而从教师和学生内涵式发展层面提升云浮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人”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素,激发内部活力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十八大明确把“以人为本”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因此要着重从“人”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和制度建设,激发内部活力,产生内动力,完善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体制,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使管理效益最大化。
从学校管理层面发展内涵式教育。打破传统的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云浮教育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再次,深入课堂教学变革,实施有效教学,对云浮地区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批判式的继承,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做到多环节一体,多模式构建,多成效整合,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
符特,1981年,汉,硕士,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课题:云浮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行动研究,2013云社研[18号].
【关键词】云浮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云浮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历来尊师重教,在社会文化氛围上对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期待值。同时,云浮农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云浮想从2012年起四年内建成全省教育强市,云浮农村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是云浮政府工作重点和难点。
一、背景
自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让所有孩子上学这个目标基本实现。普及虽然是需要继续完成的一个任务,但办好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新的需要。现在的目标是如何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当外延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如何依靠学校自己的管理提高教育效益就会成为主要问题。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自身发展,即“内因”的变化,也就是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如教师的观念、能力、敬业精神及师德资源、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教学制度等等的潜力,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才能用好它,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就这方面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而且也是这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显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倾向于升学,而且倾向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教育是启动终身学习的发动机。一个人初始教育的质量和程度影响其成人后对教育的参与和对学习的态度。因此,普及基础教育更应该走内涵式发展的“质量战略”,与规模战略两者并行,优先重视质量战略.
党是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云浮2012年提出要在四年内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教育强市的建设,重点在基成层,难点在农村。
二、云浮开展内涵式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云浮农村的基础教育不论从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等原因的制约,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传统粗放型模式发展,对务工人员素质要求不高;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轻教育。云浮地处粤西,与广西交界,经济来源匮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见多城市人的生活,思想难免浮躁,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家长让子女过早辍学加入务工行列,轻教育,即便家长很重视教育,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云浮市留守儿童占50%以上,家庭教育缺失。这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云浮隶属广东,但经济却与珠三角经济相差甚远,很多家长的“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强于其他地区。“走出云浮,走出大山”成为很多孩子儿时最大梦想,这样,难免会让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出现偏差,学校管理评价模式“大一统”,效率至上的经济学育人理念充斥了整个教育界,对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模式的狂热追求,对标准化答案的顶礼膜拜,对高升学率的盲目追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被“物化”,这种忽视了教育完整性和人的完整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利用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云浮地区教师财政工资在全省属偏下水平,而教师的收入程度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因此,教师重外延而轻内涵相对于其他城市更明显。以致于出现急功近利,浮躁肤浅的风气,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后劲。
最后,云浮很多学校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那么传统的讲授式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影响颇深,这样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刻板,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备受推崇,因此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
三、构建一套适合云浮农村的独具特色的内涵式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
2012年4月26日,云浮市政府召开2012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卓志强在会上强调,要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实现创建教育强市和云浮跨越赶超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会上,多次强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提升办学水平上抓落实。要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抓好学生素质的提高、抓好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抓好品牌学校的建设。
首先,将南江文化融入到云浮地区学校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任何地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为当前教育的内涵建设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其次,依据云浮经济状况及地域特点,分析云浮地区学生和教师的优势及不足,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策略,从而从教师和学生内涵式发展层面提升云浮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人”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素,激发内部活力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十八大明确把“以人为本”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因此要着重从“人”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和制度建设,激发内部活力,产生内动力,完善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体制,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使管理效益最大化。
从学校管理层面发展内涵式教育。打破传统的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云浮教育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再次,深入课堂教学变革,实施有效教学,对云浮地区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批判式的继承,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做到多环节一体,多模式构建,多成效整合,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
符特,1981年,汉,硕士,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课题:云浮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行动研究,2013云社研[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