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近代文学中的.尚俗情结比较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近代文学中的尚俗性已成学界共识,比如对现世享乐的痴迷追求、对神圣事物的世俗化戏谑以及性爱意识的觉醒等,但各自的尚俗性特征又因国情、世风、文风之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同样的对性爱意识觉醒的描写,中国文学多停留在对性爱行为的关注上.而西方文学在此点却洁净得多;同样的女性意识觉醒"南欧少女"们敢爱敢求、自主自立、多情而浪漫;中国的女子即便是叛逆女性却也多是被动角色.只在民间文学中才稍事"张扬一些"……尚俗性是人性解放的必然阶段,但却不是人性解放的归宿.把握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解放,营造自由和谐文明的人类生存环境,才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标志.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探讨柏拉图政治范式生成的生活溯源,在概论了柏拉图各种政治范式的内涵与嬗变过程后,进而从柏拉图时代的政治世界、文化世界、柏拉图政治范式生成的思想溯源以及柏拉
情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阶段,加强情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论述了情商(EQ)理论的内涵,阐述了情感与认识之间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适应新形势提出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是否有效地作出某一行为的判断.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动的决定因素.它影响着
本研究以402名贵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贵州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孤独感水平偏高,并
本文探讨了麦克利兰提出的三种需要中的成就需要,指出成就需要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生产率,增加创新(以每年通过的专利数来衡量),然而,如果领导者持续强调完成任务和目标,那么随
孔子的文化态度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从其心性论立场来看,似乎孔子对文化的态度确实存在难以解决的内在紧张。然而,如果我们把文化分为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两个层面来考虑的话,这
在全面推进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新疆在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这一区情,其中宗教价值观对构建和谐新疆的影响将最为
康德以"自由"为基点,通过思辨论证与周密推演把道德哲学的精华浓缩到了道德律中,因此对道德律令的分析就成了发掘自由内涵的必然.道德律被康德细分成逐级递进的三条道德法则,
ELM模型认为消费者的态度改变有两条路径: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其实,在很多时候消费者没有对广告信息作很深入的加工,这时消费者往往处于一种低卷入状态.对这些"不认真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