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本人在陕西省游泳中心暑期游泳培训班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少儿游泳技术学习的因素。
关键词:少儿游泳技术;讲解;示范;练习;心理活动
一、熟悉水性是少儿学习游泳技术的前提
在教少年儿童学习游泳时,首要的步骤是让学生们熟悉水性,因为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游泳,对水还不熟悉,突然之间让他们下水,他们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由于水中具有浮力、压力和阻力,有些同学就会对水产生恐惧感,所以说熟悉了水环境才有可能较快地掌握游泳技术。因此开始教学的过程中,先是教同学们在水中进行换气呼吸,目的是让学生们熟悉水性,适应水环境,为以后的游泳学习打下基础,如果没有熟悉水性阶段的教学,直接就学习游泳动作,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出来的动作还不正确。当然,在游泳教学中,尤其在儿童学游泳阶段,有些学生很怕水,有些学生很快就熟悉了水环境,对水的熟悉程度不一样,所以水性也不是一次课就能掌握的,我们在开始教学时每次课都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水中练习换气,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较快地熟悉水环境。
二、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少儿学习游泳技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少儿游泳技术教学最初阶段,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必需的,因为初学游泳的学生对游泳技术特别陌生,所以说教师的讲解必须生动形象,讲解的内容要准确,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用简单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通俗易懂最好。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学生下水之前将教学内容、组织要求讲解清楚,因为下水之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注意力容易分散,下水之后教师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讲解,一般是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提醒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提醒同学们应该记住哪几个技术要点。此外,讲解要和示范紧密地结合,生动形象的讲解配合正确的示范能使直观和思维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少讲解、多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和错误的对比,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的量是少儿学会游泳技术的基础
在少儿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必须让同学们有一定的练习的量。初学游泳的学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身体僵硬,不协调,只有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使他们的身体得到放松,适应水环境、熟悉水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游泳技术。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同学们下水练习,不仅水中练习有一定的量,陆上的模仿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让同学们做仰泳完整动作的练习时,做划手动作和打腿动作要求划手移臂时要慢,打腿要快,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下水之后建立良好的节奏感。有些同学下水的时候做完整动作不协调,节奏显得很乱,对于此种情况,提醒他们划完一侧手臂之后继续打腿,当身体滑行一段距离之后,再划另一侧的手臂,这样达到一定的练习的量就可以建立良好的节奏感。在练习的量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避免学生出现疲劳现象,使其失去游泳的学习兴趣。另外,一定量的练习还可以使学生消除怕水的心理,有利于动作动力定型的巩固。
四、少儿游泳技术的学习应该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游泳动作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教学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巩固与提高动作阶段,运用自如阶段。在少儿学习游泳的过程中,起初,由于心理作用和身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对水产生一种恐惧感,肌肉得不到放松,在水中游进的时候显得非常不协调,尤其还有个别学生年龄很小,胆子又小,这时教练员要求他们能够游进就行了,避免学生因教练员的严格要求而产生逆反的心理,对游泳学习失去兴趣。教练员应适当地鼓励学生,待几次课之后,当学生们身体得到放松后再改进,提高他们的技术动作,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严格要求他们技术动作,使他们的技术动作逐渐地达到动力定型。所以说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身体条件、游泳的学习态度等,遵循游泳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安排各阶段教学任务,从而加快教学的进程,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游泳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武山.游泳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吴映月. 浅谈少儿游泳技术训练体会[J]. 游泳季刊, 2006(2).
关键词:少儿游泳技术;讲解;示范;练习;心理活动
一、熟悉水性是少儿学习游泳技术的前提
在教少年儿童学习游泳时,首要的步骤是让学生们熟悉水性,因为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游泳,对水还不熟悉,突然之间让他们下水,他们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由于水中具有浮力、压力和阻力,有些同学就会对水产生恐惧感,所以说熟悉了水环境才有可能较快地掌握游泳技术。因此开始教学的过程中,先是教同学们在水中进行换气呼吸,目的是让学生们熟悉水性,适应水环境,为以后的游泳学习打下基础,如果没有熟悉水性阶段的教学,直接就学习游泳动作,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出来的动作还不正确。当然,在游泳教学中,尤其在儿童学游泳阶段,有些学生很怕水,有些学生很快就熟悉了水环境,对水的熟悉程度不一样,所以水性也不是一次课就能掌握的,我们在开始教学时每次课都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水中练习换气,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较快地熟悉水环境。
二、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少儿学习游泳技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少儿游泳技术教学最初阶段,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必需的,因为初学游泳的学生对游泳技术特别陌生,所以说教师的讲解必须生动形象,讲解的内容要准确,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用简单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通俗易懂最好。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学生下水之前将教学内容、组织要求讲解清楚,因为下水之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注意力容易分散,下水之后教师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讲解,一般是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提醒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提醒同学们应该记住哪几个技术要点。此外,讲解要和示范紧密地结合,生动形象的讲解配合正确的示范能使直观和思维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少讲解、多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和错误的对比,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的量是少儿学会游泳技术的基础
在少儿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必须让同学们有一定的练习的量。初学游泳的学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身体僵硬,不协调,只有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使他们的身体得到放松,适应水环境、熟悉水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游泳技术。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同学们下水练习,不仅水中练习有一定的量,陆上的模仿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让同学们做仰泳完整动作的练习时,做划手动作和打腿动作要求划手移臂时要慢,打腿要快,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下水之后建立良好的节奏感。有些同学下水的时候做完整动作不协调,节奏显得很乱,对于此种情况,提醒他们划完一侧手臂之后继续打腿,当身体滑行一段距离之后,再划另一侧的手臂,这样达到一定的练习的量就可以建立良好的节奏感。在练习的量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避免学生出现疲劳现象,使其失去游泳的学习兴趣。另外,一定量的练习还可以使学生消除怕水的心理,有利于动作动力定型的巩固。
四、少儿游泳技术的学习应该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游泳动作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教学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巩固与提高动作阶段,运用自如阶段。在少儿学习游泳的过程中,起初,由于心理作用和身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对水产生一种恐惧感,肌肉得不到放松,在水中游进的时候显得非常不协调,尤其还有个别学生年龄很小,胆子又小,这时教练员要求他们能够游进就行了,避免学生因教练员的严格要求而产生逆反的心理,对游泳学习失去兴趣。教练员应适当地鼓励学生,待几次课之后,当学生们身体得到放松后再改进,提高他们的技术动作,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严格要求他们技术动作,使他们的技术动作逐渐地达到动力定型。所以说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身体条件、游泳的学习态度等,遵循游泳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安排各阶段教学任务,从而加快教学的进程,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游泳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武山.游泳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吴映月. 浅谈少儿游泳技术训练体会[J]. 游泳季刊,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