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潜能引导创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教育应当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朗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是重思维的过程而轻结果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都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生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段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
  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责 编刘波)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包钢薄板厂酸轧生产线出口卸卷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并详细阐述了应用西门子开发的PCS 7 V6.0集成软件包的功能模块进行结构化编程的方法,表明了今后编程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