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渗透责任意识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责任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主要包括有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通过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责任能力,使之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是历史教学应有之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素质、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责任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讲好传统文化,涵养责任意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及其外在形态的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道德色彩的德性文化,其中蕴含着大量弘扬积极有为、奉献、责任的思想。如,杜甫在困顿时仍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怀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利益、人民安乐摆在首位;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浓厚的济世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历史课堂中,我们应精选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凸显责任意识。比如,学生们熟悉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故事,其主角是东汉名臣陈蕃。历史上的陈蕃并不是一个空有大志的人,而是一个深受儒家“以天下为己任”思想影响的忠臣。
  材料: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范晔:《后汉书》
  《后汉书》记载,陈蕃的一生,始终处在宫廷争斗时的动荡之中。作为东汉的名臣,他要么与专权的外戚争锋,要么和腐朽的宦官相抗,为东汉后期朝廷乱而不亡做出了独特贡献。
  材料 (陈蕃)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范晔 :《后汉书》
  由史料可见,陈蕃手无兵权,最后被宦官们杀死,捐躯报国。但他不畏强权、敢于冒死直谏的做法让世人叹服。陈蕃少年时立下“大丈夫当扫除天下”的壮志,即是对民族、对天下的责任抱负。历史课堂上,讲好类似故事可培育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种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刻、书法、戏剧、民俗手工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一个人对本民族、国家的责任感根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讲好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是培养学生对民族、国家负责任的必要途径。以书法艺术为例,中国的书法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根据汉字的造型特点,运用绘画手法,通过艺术的创作方式来完成,精彩绝伦,内涵丰富。当我们在课堂上展现一幅幅书法作品,向学生讲清楚艺术的来龙去脉和美感,并告诉他们书法既是文字载体,又是一门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时,那种自豪感和爱慕之心一定油然而生。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磨练,不仅维系历史,也应滋养当下。引导学生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可以坚定我们文化自信,强化学生个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
  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责任意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在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展现出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为了国家、民族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新中国建立之后,很多时代建设者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舍身忘我,体现了对民族与国家的奉献与责任,如,王进喜的石油精神,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
  在历史课堂应该增加红色文化内容,通过展现大量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其高尚人格,增强历史课堂感染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优秀的中华儿女在强烈社会、民族责任感感召下,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社会责任,英勇奋斗、可歌可泣。如抗日战争时期,挺起民族脊梁的杨靖宇。
  材料:1940年2月22日,精疲力尽、饥饿难耐的楊靖宇在保安村以西的山里遇到四个打柴人,这四个人是赵廷喜和村民孙长春等。赵见杨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抗日英雄杨靖宇一句“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简单一句话,体现英雄个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当。红色文化对于我国现阶段是一笔宝贵财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与家的关系,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为祖国奋斗意识。
  三、挖掘世界史资源,丰富责任意识内涵
  初中阶段世界史也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挖掘世界史教育资源,可以不断丰富责任意识内涵。
  1.强化生命意识,对自己负责
  生命只有一次,学生只有在热爱生命的基础上才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而热爱生命又必须建立在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上,历史教学可以通过相关世界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理解。
  材料: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和暴力事件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定的生命观教育,生命意识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引导大家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创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础。从而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勇担责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环境保护责任
  工业革命发生后,人类通过不断进步的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地球能源,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显现。人类应对自身行为负责,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工业革命的成果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工业革命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功绩,也要展示史料,让学生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
  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我们应该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着眼长远,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在世界史《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节,笔者问:目前人类面临哪些共同问题?学生结合学到回答道:“经济全球化、环境和能源危机、霸权主义等。”笔者追问:“面对环境和能源危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此时,笔者会给学生列举几个例子来提高认识,得出结论:面对环境和能源危机,大家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好日常的节约用水、用电,以积极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通过追问,学生对社会、未来的责任意识得以激发,明确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自己的责任、使命。
  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应从民族自豪感、展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榜样人物和理解新时代责任使命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助力他们成长为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
  [本文系东莞市“慧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镇区学校初中生责任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GHJY18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总结结论,自己探索和创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在这里放手绝不是放任,否则,学生会得到一些肤浅的知识。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要注意“导”字,注重“导”的艺术,教师指导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带动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笔者看来,应该做
【摘要】传统节日凝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的德育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探究依托传统节日多学科融合构建德育新模式,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于引导学生优秀的精神价值,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传统节日;多学科;德育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意义及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价
高考政策有变,提高语文考试难度是其中之一,可谓“得语文者得天下”,但何于得语文?我认为必先得作文,因作文所占分值较重。但作文教学往往有语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通症”。如何辩证下药,治愈这个“痛症”,是语文教师同仁必需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教?按部就班教,行之有效的老方法不可变。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一、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高立意选材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摘要】学生的道德品质遵循着“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规律,“体验”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盛丰小学近年进行了“德育小戏剧”课程建设探索,以触发观众的道德体验、引导观众进行道德思考为目的,按照“设置冲突点”“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互动交融”的教育形式设计“代入情景——体验抉择——引导明理”三大板块创编“德育小戏剧”,突破道德说教的藩篱,展现了德育的魅力。  【关键词】小戏剧;德育小戏剧;创编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表演性朗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诵读时注意用神态表达爱憎,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适当展开角色幻想,通过调整语速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意境。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进入到诵读的情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演性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表演性朗读指将表演涉及到的非语言表达运用到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朗读活动中,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配合有声语言
线上教学其实早些年就已经出现了,主要存在于社会学习机构,学生的学习以点播为主,也就是学生自己看视频、学习并消化。缺少互动的视频教学,对于自制力不足的学生来说,得到的效果并不佳。后来线上教学互动的创新,AI人工智能开创了先河,采取看视频后题目检测、后台自动处理数据的方式了解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线上教学推上了新台阶,从学习机构普及到了校园内,从点播变成了直播,因此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是为将来开展深度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增加知识储备的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小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分析运算能力以及应用创新意识。数学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
【摘要】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瑰宝;情感;丰富多彩;兴趣;魅力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妙笔生花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代的筛选,优秀的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体育不同于其它科目,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我们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有效  时代在发展,祖国在进步,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发
【摘要】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蔓延,为预防中小学生在上学过程中发生感染,教育部门针对疫情期间的教育工作做出了紧急部署,通过采用“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措施,利用线上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假期生活得到有效充实。由于农村地区网络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教学资源和系统有待完善,导致在农村地区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模式较为困难,为确保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在家进行网络教学,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五、六年级语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