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云南大理传统体育赛龙舟的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推动大理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服务,利于对大理白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发展。
  关键词 云南大理 赛龙舟体育文化 文化教育传承
  云南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融合地,全国总共56个少数民族中就有52个。多种类少数民族的存在使云南拥有多样化的民族节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有赛龙舟传统的少数民族唯有白族和傣族[1]。
  一、大理赛龙舟体育文化特征
  (一)宗教性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人就开始崇奉佛法,尤其以“本主”崇拜最为独特。而龙是白族本主信仰和图腾崇拜的重要对象,起源于龙崇奉和纪念慈善夫人本主的耍海会是白族群众每年火把节、农历七月捞尸会的重要节庆活动,届时必定举行赛龙舟比赛和具有祈雨意义的舞龙活动。[2]因此,白族的宗教信仰对其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竞技性
  现代体育具有竞技性特征。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也由最初的原始、简单向现代化、复杂发展。因此,白族的赛龙舟顺应社会发展,由过去的纪念大理白族勇士的龙舟“耍海会”向群众性、竞技化运动发展,向现在的竞技化赛龙舟转变。
  (三)健身性
  赛龙舟表现出健身强体的功能是非常明显的。参与者除了要掌握赛龙舟时动作和技巧,同时还必须有很好的耐力、身体力量等。通过赛龙舟,不仅可以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还可以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能给人以强身健体和充满活力的体验。
  二、大理赛龙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
  (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者扮演的是文化传承主要承担者的角色,他们组织节庆活动,通过言传身教与模仿练习,使年轻一代的民族成员养成参与民族体育的习惯,并进一步熟悉、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掌握民族体育项目的各项内容。[2]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是指在除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其它任何场所里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学校作为知识文化的教育传播基地,理所应当挑起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
  3.其他途径
  民俗节日、媒体传播以及一些大型赛会等都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无形中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不同少数民族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大多都具有该民族所处地域的特色及民族特点,而云南省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省份,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云南省部分高校及中小学都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既拓展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营造了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同时又促进了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3]
  (三)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面临困境
  目前,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其他途径已经推动了云南各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及传承,特别学校教育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相关课外活动、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实际而且有益的工作,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价值与意义逐渐被重视。但由于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各自特点,赛龙舟对项目技术性有一定要求,同时所需要的场地器材都很难满足,因此龙舟项目在学校教育方面基本未有涉及,学校只能进行简单的多媒体及教科书教学,除了在媒体、民俗节庆、大型赛会上,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赛龙舟项目。
  三、建议
  (一)积极推进赛龙舟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云南大理作为一个旅游地,注重开发大理民族风情旅游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展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使大理旅游业呈多样化发展。赛龙舟运动是大理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通过旅游、节庆等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大理经济发展,还可以帮助大理白族文化的魅力的传播,有利于赛龙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增强家庭教育在大理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功能
  由于赛龙舟项目对技术和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因此家庭教育对龙舟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最主要和最直接途径,当地政府要充分支持家庭或家族保持对龙舟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并且充分发挥连接作用,与地方学校体育教育结合,积极鼓励有条件进行该项目的学校参与教学传播。
  (三)加强学校教育中媒体的宣传效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如今最普遍和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等方式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的获得信息。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为大理赛龙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教育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史红强,李雯.白族龙舟竞渡文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5(6):68-71.
  [2] 张燕,党云辉.云南景谷陀螺传统体育文化之教育传承途径探析[M].搏击.武术科学.2015(3):83-84.
  [3] 普春旺,余贞凯,董建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传承现状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9):64-6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步升级,仅仅单一体系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前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脱轨,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深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经济发展促进活动环境的改变。本文在对多个省份进行详细的调查之后,以目前诸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传统体育淡化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此基础研究回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西海固地区回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未来宁夏回族传统体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西海固地区回族传统体育淡化的原因有助于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热”、“中国热”习卷全球。立足于全球化的大环境,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开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必然趋势。武术是我国的国术且文化内涵丰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寻求一种世界范围内更为有效的传统武术发展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 孔子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体育教育,特别是武术散打教学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独具一格的方式和意义。散打以搏击的形式展现人与人间关系,对大学生意志、心理、性情等方面培养起到巨大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武术散打 健全人格  体育运动是凭着练习者坚强毅力在练习、竞争、协作过程中磨练人格,达到健体强身、完善人格的目标。武术散打的主要内容是搏击和对抗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本文肯定了太极拳运动的积极影响意义,进而分析了其在高中教学中推广的政策支持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群众基础条件,希望能引起国家、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太极拳运动在高中教学中的深入贯彻发展。  关键词 高中 太极拳教学 可行性  一、高中开展太极拳教学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太极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本文以普通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段位制进入高校武术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学生普遍对武术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武术内涵的讲解较少、考评体系较为单一。本文旨在研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