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世界性的改革潮流,其首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展开讨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教育是世界性的改革潮流,其首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而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学习就是要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所需的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获取这些知识。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这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满堂灌越严重。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者明白,教学中的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如何认定,这是语文学科实施教育的关键。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这样来给自己定位:我不是一个教语文的教师,而是一个教学生学语文的教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当成先学一步的长者,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帮手、助手、促进者和鼓励者。这样的话,师生之间就完全没有了距离感,就会有共同的语言,课堂教学就能愉悦地进行。
在创新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全新的,教师必须信任、尊重学生,并设身处地,处处为学生着想,教师行为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得与失。
二、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方法指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尤其要重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强调思维发散的灵活度和丰富性,要求人们善于进行求异思维,尤其强调善用逆向思维。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设想、途径或答案,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在诗歌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可以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阐明理由,学生们争相发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寥寥数字,春意已满怀。——“水面初平云脚低”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潮初生的状况。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同中求异,异中见同。
教师还可以利用作文教学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练就硬功。
顺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要打击报复。
逆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敢作敢为、爱憎分明;无谓的指责不利于团结;不要因小失大。
纵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横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
通过这些有效的训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其创新思维,使学生今后能从各种思维方向分析材料,使立意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思维是美丽的花朵,只要我们坚持训练,相信他日定会百花绽放、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 戴汝潜,张芃.素质教育教学简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宋新民.创造训练[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筑金坝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教育是世界性的改革潮流,其首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而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学习就是要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所需的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获取这些知识。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这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满堂灌越严重。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者明白,教学中的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如何认定,这是语文学科实施教育的关键。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这样来给自己定位:我不是一个教语文的教师,而是一个教学生学语文的教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当成先学一步的长者,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帮手、助手、促进者和鼓励者。这样的话,师生之间就完全没有了距离感,就会有共同的语言,课堂教学就能愉悦地进行。
在创新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全新的,教师必须信任、尊重学生,并设身处地,处处为学生着想,教师行为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得与失。
二、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方法指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尤其要重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强调思维发散的灵活度和丰富性,要求人们善于进行求异思维,尤其强调善用逆向思维。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设想、途径或答案,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在诗歌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可以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阐明理由,学生们争相发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寥寥数字,春意已满怀。——“水面初平云脚低”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潮初生的状况。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同中求异,异中见同。
教师还可以利用作文教学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练就硬功。
顺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要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要打击报复。
逆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敢作敢为、爱憎分明;无谓的指责不利于团结;不要因小失大。
纵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横向思维:从猪八戒可以看到,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
通过这些有效的训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其创新思维,使学生今后能从各种思维方向分析材料,使立意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思维是美丽的花朵,只要我们坚持训练,相信他日定会百花绽放、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 戴汝潜,张芃.素质教育教学简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宋新民.创造训练[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筑金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