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要忽视孩子的鼻炎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门诊,接诊了好几个哮喘的患儿,我了解了孩子的病史,哮喘曾经控制的很好,激素停药或者减量,可是还是复发了;还有几个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肿大切除了,咳嗽突然很厉害了;还有哮喘确实好了,不再喘息了,可是感染后引起的咳嗽却持续很长时间。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一是没有检查过敏原,避开过敏的物质或食物;二是只关注了哮喘,忽视了鼻腔的护理。
  过敏性鼻炎患者易患哮喘
  近几年,有一个响亮的新的诊断名词,越来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名词叫“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它是指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哮喘),两者往往同时并存。
  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病发病率约为2-5%,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20-40%,甚至有人认为60%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或伴有下呼吸道症状。
  鼻腔和支气管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连续性。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决定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很多学者提出了“联合呼吸道”、“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和“全气道炎症综合症”等概念,认为上下呼吸道疾病需要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更有学者提出了过敏综合症的概念,认为应该从全身角度进行治疗。
  目前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正式提出采用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诊断术语。
  二者发病机制非常相似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均是Ⅰ型变态反应,两者在病因、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因此两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借助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这一新的诊断名称对两病进行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可同时提高两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误诊率和提高了临床疗效。
  无论从解剖学还是生理学来看,鼻腔与支气管及肺的关系非常密切。呼吸道是指从鼻孔开始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上、下呼吸道在功能上是相互关联的,刺激鼻黏膜可引起气道反应性的改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内炎性分泌物可以经鼻后孔和咽部流入或吸入肺内,称为鼻后滴漏综合症。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鼻内炎性分泌物不知觉地流入气道,极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病(特别是夜间哮喘)的重要原因。
  呼吸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由于鼻粘膜肿胀、鼻甲肥大和分泌物的潴留可导致鼻塞,使患者被迫从以鼻呼吸为主转变为以口呼吸为主,这样过敏原可以避开鼻黏膜屏障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哮喘。
  确诊后应进行联合治疗
  当然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也是有差异的。在上呼吸道,鼻腔的阻塞是由鼻黏膜的血管充血或鼻息肉导致的;而在下呼吸道,支气管通气功能障碍则主要是由支气管的环状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黏膜炎症水肿共同引起。
  一旦确诊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就应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原则是针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的上、下呼吸道炎症进行联合抗炎治疗,同时应对患者的过敏性体质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千万不要忽视了最基本的鼻腔护理,还有针对过敏原科学合理忌口,这些都很重要。无论是鼻炎还是哮喘,都不可怕。过敏无法治愈,也不可能除根,但是只要正规治疗,都能控制到最佳状态。
其他文献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 528400  【摘 要】主要研究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介绍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过程,并对单一污染物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及复合污染物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环境污染物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测定气相状态物质分子吸收光谱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光谱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与各类物质的分析,尤
传统的王维研究,或者着重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证,或者着重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或者是作家思想渊源的研究等,本课题力图突破传统的王维研究模式,从文本研究入手而非从作者生平研究入手
在全球性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以她们独特的异域境遇和性别文化身份,在她们的小说文本创作中呈现出不同于早期华人移民女作家、同期国内女作家以及新移民男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