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呼唤着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有越来越高。纵观历史,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都是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弟子个性发展的关注。如今,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个性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规矩”。在当今形势下,学生的眼界虽然开阔了,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在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个性。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从关注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一节课下来,往往会有学生向教师反映:某某同学撞我,或是没有橡皮擦等之类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情方面,我有自己的方法。记得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经常会因为没有铅笔或本子,导致没法写作业,他们只是举手报告教师,自己却从不思考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于是,在学生的一次报告中,我有意识地吩咐他们:“你们看好了,如果当你上课时没有本子写字的时候,可以先向周围的同学借一下,课后再想办法还给人家。那些有多本子的同学应该主动地借给他们,帮助他们。好吗?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希望你们也学着这样做。”“好的,我们知道了。”下一次,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们都能自己解决“难题”了。以后,如果又有“难题”出现时,我就用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不行的话,老师再帮助你”。从此,一些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能很好地处理,而且同学之间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学生中树立了“别人有困难时,我一定要帮助他”的风气。
二、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发展个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说明反思在学习(包括生活)中的重要性。反思对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那么他将在成功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缺点或不足之处,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进。对于他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也能欣然接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缺点和不足的良好心念。
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指小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而审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创造条件。教学“秋游”一课时,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的情景:
师:87÷29你会计算吗?请大家独立完成。
(学生进行练习)
师:哪位同学上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生1:商是2余29。
好几个学生小声说:我也是这样做的。
(都以为自己做对了,在那边乐着)
生2: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所以商应该是3才对。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生1恍然大悟)
生1:对啊!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了,应该商3才对啊!
师:那你知道刚才为什么会等于2余29呢?
生1:(想了许久)如果按昨天我们学习的,把29看作30来试商,87里面最多有2个30,但商2后余数是29,和除数一样大,这说明,商2小了,改商为3,因为把29看作30来试商,并不是30,把除数看大了,所以试商时就可能会小一点。还要把商改大。
三、培养与人交流的习惯,活跃个性
在学习数学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并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及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请看例子:
师: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口口×口口=2400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请他们说出思考的过程。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要使两个乘数的积是整百数,这两个乘数一定都是整十数,所以40x60=2400、30x80=2400。
对于只出现这两种答案,教师自然不满意。于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种种说法:
生1:我们经过讨论知道,题中的乘数不一定都要填整十数,可以把40x5=200作为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为12,积也是2400。
生2:只要把前一个乘数缩小8倍,后一个乘数扩大8倍,积不变,于是又得到5x480=2400。
生3:只要把5x480=2400的前一个乘数扩大3倍,后一个乘数缩小3倍,积也不变。就得出15x160=2400。
这样,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爪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知识的迁移能力、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也有很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佯的交流氛同中活跃了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个性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规矩”。在当今形势下,学生的眼界虽然开阔了,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在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个性。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从关注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一节课下来,往往会有学生向教师反映:某某同学撞我,或是没有橡皮擦等之类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情方面,我有自己的方法。记得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经常会因为没有铅笔或本子,导致没法写作业,他们只是举手报告教师,自己却从不思考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于是,在学生的一次报告中,我有意识地吩咐他们:“你们看好了,如果当你上课时没有本子写字的时候,可以先向周围的同学借一下,课后再想办法还给人家。那些有多本子的同学应该主动地借给他们,帮助他们。好吗?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希望你们也学着这样做。”“好的,我们知道了。”下一次,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们都能自己解决“难题”了。以后,如果又有“难题”出现时,我就用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不行的话,老师再帮助你”。从此,一些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能很好地处理,而且同学之间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学生中树立了“别人有困难时,我一定要帮助他”的风气。
二、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发展个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说明反思在学习(包括生活)中的重要性。反思对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那么他将在成功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缺点或不足之处,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进。对于他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也能欣然接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缺点和不足的良好心念。
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指小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而审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创造条件。教学“秋游”一课时,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的情景:
师:87÷29你会计算吗?请大家独立完成。
(学生进行练习)
师:哪位同学上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生1:商是2余29。
好几个学生小声说:我也是这样做的。
(都以为自己做对了,在那边乐着)
生2: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所以商应该是3才对。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生1恍然大悟)
生1:对啊!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了,应该商3才对啊!
师:那你知道刚才为什么会等于2余29呢?
生1:(想了许久)如果按昨天我们学习的,把29看作30来试商,87里面最多有2个30,但商2后余数是29,和除数一样大,这说明,商2小了,改商为3,因为把29看作30来试商,并不是30,把除数看大了,所以试商时就可能会小一点。还要把商改大。
三、培养与人交流的习惯,活跃个性
在学习数学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并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及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请看例子:
师: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口口×口口=2400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请他们说出思考的过程。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要使两个乘数的积是整百数,这两个乘数一定都是整十数,所以40x60=2400、30x80=2400。
对于只出现这两种答案,教师自然不满意。于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种种说法:
生1:我们经过讨论知道,题中的乘数不一定都要填整十数,可以把40x5=200作为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为12,积也是2400。
生2:只要把前一个乘数缩小8倍,后一个乘数扩大8倍,积不变,于是又得到5x480=2400。
生3:只要把5x480=2400的前一个乘数扩大3倍,后一个乘数缩小3倍,积也不变。就得出15x160=2400。
这样,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爪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知识的迁移能力、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也有很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佯的交流氛同中活跃了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