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与“空性”——以龙树《中论》第廿四品前六颂为例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空"与"有"范畴的把握,是正确理解般若经教及龙树菩萨中观学的要点和难点。中观学对于般若经教之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以说一切有部为主的部派对于般若空义极端化的误解。因此,在考察"四谛"这一佛法基本义理的第廿四品之首,龙树菩萨即针对有部对空义的误解及其推论,提出著名的"二谛"说,为以中观理诠释四谛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展现有部、犊子部等部派佛教之四谛说的"人空法有"的"问题意识"中,去探索接受般若中观学空性观之际,所遭遇的与文殊法门类似的困难,从而明确了诸法以二谛圆融,即世俗因缘中的存在性与胜义实相中的空之间无碍、无冲突。
其他文献
<正>陈云金融决策的国内外背景: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与中国对外经贸交往扩大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虽然损害了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
害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社交焦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过度的害羞和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和职业发展有极大影响。从以往研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