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承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重任,为学生日后社会交往的语言奠定基础,还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丰富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口去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兴趣 氛围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01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教育和科技越来越成为决定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曾经看似无足轻重的语文教学,事实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包罗萬象的学科,其话题囊括古今中外,社科人文,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也是决定点,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绝对的影响。审视当下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时常发生。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交流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和角度,这对人们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际不再只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而逐渐成为一门深奥的艺术。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必须从小抓起,抓紧小学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由里到外,以小学语文课堂出发,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口语训练和提高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发言。其次,教师应该和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一起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最后,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应当结合学生水平,深度开发教材,并借鉴外国先进理念,创设文化交流的真实情景,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终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为了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尝试以下方法。
(一)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鼓励和调控口语交际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因此老师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在口语交际方面,小学生具有爱说、爱闹的特点,但往往词不达意,说话缺乏重点。不过,他们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做出正确的语言选择,具备口语交往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要选择适当的鼓励和调控策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尽量避免批评式语气,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
(二)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料,促进课堂交际活动和合作性学习
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书本上的教学材料,可能有些陈旧,缺乏时代背景下的新话题。因此,教师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补充材料十分重要。这些教学材料不应该只局限于人文知识,也应该包括物理、化学、地理这些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开视野,享受语文学习中的美感,真正建立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
二、家长和教师合作,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良好的交际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言谈,并学会交际技巧,同时在家中实践自己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由家长指导,深化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双向调整。
1.在学校中。教师是营造良好口语交际氛围的主要力量,而营造良好的口语的交际氛围的场地是教室,时间主要是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练习。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温柔和威严并存的形象,做好有效的课堂管理。同时,教师应该想办法营造宽松、开放、舒适的交际氛围。宽松,是指学生不害怕犯错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宽容这一切;开放,是指学生在指定话题上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声,不受到过多的限制;舒适,是指学生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放松、自由,没有害羞、恐惧和怀疑等不安情绪及心理。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语言和记忆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由此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也应该借助课后作业,巩固口语交际所学。
2.在家中。家长作为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者,将对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好的家庭氛围和正向积极的交流会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家庭是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个人接触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平台。有了家人的引导,小学生能够实践课堂上所学的口语交际技巧,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和家长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让家长引导小学生进行基本交际,比如说,购物、道谢等。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和及时反馈孩子的口语交际发展,双方合作,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课堂活动,重在以读带说
(一)重视字、词、句,循序渐进是关键
古语言:“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好的教师要善于分阶段定制教学计划,不要急于求成。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基本语言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因此,循序渐进,重视小学生基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多样活动,营造真实口语环境
口语的进步往往在于实践中。教师应当利用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出对话。创设真实语境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演讲、辩论、复述和表演等方式。复述适用于一般课文练习。演讲适合于单个学生,可以采取做值日报告的形式展开。辩论是班级形式的集体活动,非常具有挑战性。表演最有趣味性,也能很好地调动小学生开口的欲望。
(三)以读带说,形成良性发展
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小学生是无法找到话题,开口说话的。只有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见识,交际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教师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在补充材料方面,多增加各个领域的文章,这样才能为口语交际提供话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综合素养为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进行不断的练习。这样,一定能看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优秀的祖国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兴趣 氛围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01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教育和科技越来越成为决定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曾经看似无足轻重的语文教学,事实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包罗萬象的学科,其话题囊括古今中外,社科人文,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也是决定点,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绝对的影响。审视当下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时常发生。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交流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和角度,这对人们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际不再只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而逐渐成为一门深奥的艺术。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必须从小抓起,抓紧小学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由里到外,以小学语文课堂出发,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口语训练和提高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发言。其次,教师应该和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一起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最后,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应当结合学生水平,深度开发教材,并借鉴外国先进理念,创设文化交流的真实情景,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终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造成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为了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尝试以下方法。
(一)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鼓励和调控口语交际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因此老师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在口语交际方面,小学生具有爱说、爱闹的特点,但往往词不达意,说话缺乏重点。不过,他们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做出正确的语言选择,具备口语交往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要选择适当的鼓励和调控策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尽量避免批评式语气,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
(二)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料,促进课堂交际活动和合作性学习
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书本上的教学材料,可能有些陈旧,缺乏时代背景下的新话题。因此,教师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补充材料十分重要。这些教学材料不应该只局限于人文知识,也应该包括物理、化学、地理这些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开视野,享受语文学习中的美感,真正建立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
二、家长和教师合作,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良好的交际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言谈,并学会交际技巧,同时在家中实践自己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由家长指导,深化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双向调整。
1.在学校中。教师是营造良好口语交际氛围的主要力量,而营造良好的口语的交际氛围的场地是教室,时间主要是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练习。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温柔和威严并存的形象,做好有效的课堂管理。同时,教师应该想办法营造宽松、开放、舒适的交际氛围。宽松,是指学生不害怕犯错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宽容这一切;开放,是指学生在指定话题上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声,不受到过多的限制;舒适,是指学生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放松、自由,没有害羞、恐惧和怀疑等不安情绪及心理。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语言和记忆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由此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也应该借助课后作业,巩固口语交际所学。
2.在家中。家长作为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者,将对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好的家庭氛围和正向积极的交流会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家庭是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个人接触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平台。有了家人的引导,小学生能够实践课堂上所学的口语交际技巧,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和家长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让家长引导小学生进行基本交际,比如说,购物、道谢等。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和及时反馈孩子的口语交际发展,双方合作,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课堂活动,重在以读带说
(一)重视字、词、句,循序渐进是关键
古语言:“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好的教师要善于分阶段定制教学计划,不要急于求成。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基本语言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因此,循序渐进,重视小学生基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多样活动,营造真实口语环境
口语的进步往往在于实践中。教师应当利用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出对话。创设真实语境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演讲、辩论、复述和表演等方式。复述适用于一般课文练习。演讲适合于单个学生,可以采取做值日报告的形式展开。辩论是班级形式的集体活动,非常具有挑战性。表演最有趣味性,也能很好地调动小学生开口的欲望。
(三)以读带说,形成良性发展
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小学生是无法找到话题,开口说话的。只有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见识,交际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教师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在补充材料方面,多增加各个领域的文章,这样才能为口语交际提供话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综合素养为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进行不断的练习。这样,一定能看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优秀的祖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