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心理提升物理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1 结合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生喜欢自己喜爱的知识,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物理内容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往往是新奇的、生动的,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奇异的自然景观、物理奇观、物理学史的奇闻、趣事等,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震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笔者在讲声波一节时,介绍了次声波的危害及其应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列船队在太平洋上行驶时,发现一艘在海上飘荡的“鬼船”,船上所有船员都已死去,并未发现有明显伤痕,船上财物也全在,并没有被海盗洗劫的样子.当时未能侦破此案,成为百年谜案.后来,还是一位物理学家发现在此之前,太平洋上曾有一次大台风,台风发出的次声波致人命案.学生听了,觉得很新奇,同时,我又告诉学生次声波虽然有危害的一面,但我们也可以变害为利,如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推算火山喷发能量,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或者用来预报地震,甚至用于军事上的制造次声波武器,很多本来有害的东西,在掌握了它的运动规律情况下,都能够化害为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但这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探索,努力拼搏,才能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种发自内心的鼓励,激起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物理教学中,顺应这种学生学习特点,运用一定的物理学史材料并适当介绍有关科学家奋斗历程和进取精神,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把学生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的浓厚的持久的兴趣.如笔者讲ⅹ射线时,讲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依靠他特有的毅力,吃住在实验室,一连做了7个星期的实验,终于发现了ⅹ射线,从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这样,即使内容再难学,学生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钻研,并以顽强的毅力去学好它.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比较强烈,他们中的大多数想了解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冬天井里的水为什么不结冰?为什么我们可以收听到北京的广播?为什么变压器能够改变电压?为什么利用水力和风力发的电是交流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物理知识有关.物理知识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利用这种关系,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现象,鼓励学生动手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利用寒暑假做课外实验,制作科技作品等.假期笔者布置学生制作电铃、按钮和制作简易收音机等,有一次还让学生制作孔明灯,并进行比赛,看谁制造得最好,飞得最高,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感受其中的乐趣.从而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若能注意学生这种求学上进的心理,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笔者在讲日光灯时,组织学生安装、检修日光灯,并找了一些损坏的日光灯进行检修,通过这些活动,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日光灯的发光原理,并能独立安装和检修,现在学校的日光灯损坏后,他们都是抢着修理.
  3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多数理论和定理是在实验室中得出的,学生也早已厌倦老师死板的教学,强烈希望老师多进行实验教学,而且精彩的实验能使学生情绪高昂,心情振奋.例如:笔者在讲向心力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两只高脚杯,杯口略小于杯腹,一个正立着,一个口朝下扣着一只小球,只允许动扣着小球的杯子,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许动,而且扣着小球的杯子必须始终保持杯口正朝下,请您将这只小球放到正立着的高脚杯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烈讨论,冷静思考后,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时,迅速转动杯子,待到小球升起且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停留”在杯腹中时,然后再一边转动杯了,一边将扣着的杯子提起,最后再小心地把小球掉入正立着的杯子中.这精彩的演示,使学生拍手叫绝,他们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的求知欲高涨,这时引入新课从而圆满完成教学.
  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做好学生实验.在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时,要允许学生有自我发挥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不要把学生限制得过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的理解,同时教师又能从学生活动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实验进程和实验方案.
  4 内容新鲜奇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鲜奇异的内容更易学生接受,物理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在讲共振时,笔者以前总是举学生熟知的故事,拿破仑在一次行军过桥时,桥因共振而断裂,学生对这个古老遥远而又平淡的故事兴味索然,而后来笔者改向学生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向平静的深圳市殡仪馆五层宿舍大楼,近来常常无端出现莫名的振动,有人说是地震,但附近居民都无感觉;也有人说是楼里的人对死者不敬,现在鬼来报应,于是许多人逃离了这座大楼.后来,经过物理工作者的研究揭开了谜底,原来是附近一家新建工厂机械的震动引起了楼的共振.这个例子特别新异,使学生兴奋起来,从而激发了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共振原理也就轻而易举的掌握了.
  总之,物理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互相促进,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1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为了解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笔者对连云港市赣榆县初中随机抽取3所初级中学,在所抽取的学校中,八、九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共9个班级461名学生参加了测评.共收回454份有效问卷.本问卷从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态度、物理概念学习的兴趣、物理概念学习的方法三个方面对其统计分析,从而从实践角度揭示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现状.  1.2 调
1 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这是著名数学家,古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说的一句话,充分展现了猜想的重要意义.电流的磁效应作为一项伟大的发现是由奥斯特发现的,但是很少有科学家提出了“电能生磁,那么磁也应该可以生电吧?”这样的猜想,法拉第就是产生了这种的大胆猜想,并且整整努力地研究了十年,做了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最终发现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电磁感应现象.爱因
近年来,笔者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症实施了一些教学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较多的学生或多或少克服了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动力.  1 中学生学习物理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偏爱文科轻视理科.较多学生对语文、政治等文科爱抄写爱背诵,较积极去学习它们,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理科,尤其是物理则不那么爱学,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2)对学习
例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部分.但传统的例题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对传统例题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本文谈谈对初中物理例题教学所做的改进尝试和几点感受.  1 传统例题教学方式的弊端  2 例题教学的改进  例题教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问方式,可将“求”改为“问题”,如上题中,问题(一):电源电压为多少?问题(
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大厦的基石,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透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运用是否到位和灵活.新课标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做到以生为本,让“学
教学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动态生成过程,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就是如何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物理概念深层次理解的过程.基本物理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日常生活经验、物理知识的学习经验、动手操作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往往是不系统的,模糊的,或许还有错误隐藏其中,本文以生成性课堂为视角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际.  1 结合文本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不仅期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增进物理情感.显然,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1 科学合理的小组是基础  教室里根据学生的高矮和男女搭配而成的座位,往往不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
在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选修课为平台,探索、开设“科普探究活动式”的教学形式,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和提问,实施探究式中学物理实践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在此试对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  1探究式科普实践课程设置的依据  目前,各个地方、学校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形式各异、种类繁多.新课程纲要所要求的开设科普教育类活动课程的核心是“自主探究、多种形式”,给予科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内容上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所以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物理的内容单单只是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活学活用的,只是单单掌握一道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求学生要掌握物理学习的重点、要点,以及解题思路,从这些方法入手去把握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再加上现阶段教材的创新和改革,物理中考的题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以下是针对中考方面,如何让学生把握中考的复习,达到
1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客观事物中排除许多非本质的特性,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得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如图1.  2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教学速度,不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不注重在概念教学中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