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幸福的心灵之旅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孩子们什么是幸福?总会得到千奇百怪的答案。其实,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才是真正的快乐,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就像一个充满幸福的乐园,孩子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里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着“天天阳光,拔节向上”的“精气神儿”。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关注孩子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指路、引航。
  向幸福出发
  学校从“建立孩子阳光心态”入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创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发活动方案,按照:游戏——主题——问题——研讨——解决——分享——体验的程序进行。全新的课堂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放的课堂,一名学生问老师“我想出去玩,爸妈不让出去怎么办?”老师将问题抛给孩子们,全班同学天马行空,想出了42种方法。最后老师让这名学生自己做选择;孩子们也可以跟随时光老人,想象20年后在做什么:做体育老师,正带着小朋友在玩;我开飞机;我做厨师……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阳光的,他们的梦想都应得到尊重。
  已经上初中的张天翔还记得小学上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带着愉快心情走进,带着笑声走出”。一节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影响着他,伴随着他从问题学生成长为优秀少年。
  破译幸福密码
  孩子是纯洁美好的,心灵确是敏感脆弱的。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用爱和行动带领孩子破译幸福的密码。
  教育无痕也有痕。一天,女孩跑来对我说,她恨死拆迁了,在她上幼儿园时家里房子被拆了,她和家人一个多月都住在帐篷里。任何一个恶性事件,都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在一个偶发事件的冲击下爆发出来的结果。仇恨在小小的心灵里滋生,若不去处理任它生长将非常危险。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拿一些积极向上的小故事与小女孩一起阅读和讨论。一个月过去了,小女孩的认识大逆转,“因为拆迁,我住进漂亮的大楼房,周边的环境也变美了”。她的内心充满了正能量,自然看问题的角度也转变了!
  受这件事情启发,我们开发了《心理健康读本》,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个个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在阅读中引导让孩子们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问题。读本的内容也在不断修改,学校每年都让小读者评议,凡孩子们喜爱度不足百分之七十的内容一律删除,补充新的内容。读本的内容也会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全体教师和家长。
  为你创造一座舞台。小强是第几次从派出所被领回来我们已经记不清了,无故旷课的次数已经数不清。辅导老师做了很多疏导工作,但收效甚微。可是真的要放弃他吗?答案当然是“不!”那又要如何改变他呢?经过学校老师和领导的探讨,我们决定在班级内设立小岗位,让孩子们竞争上岗。这引起了小强的兴趣,他很想做纪律管理员!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强“过关斩将”,终于得偿所愿。从此,小强爱上了上学,懂得自律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班内“小岗位”也在学校内普及开来,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施展的舞台,只要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走上舞台的机会,他一定会为你展现更好的自己!
  发现幸福身影
  每周三是学校的“无批评日”,在这一天,学生犯任何错误教师不可以批评,所有的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做得好,教师要翘起大拇指夸夸他们。这让教师们更加尊重孩子人格,看到更多孩子的优点。校园中比以前多了更多欢声笑语。
  学校不但将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故事编成了心理剧,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不定时地演出,让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如开展快乐十分钟健美操,让学生在美丽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与名人说悄悄话”活动,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向上,奋发努力;师生“每日一句”活动,学科老师每天在教室门前写一句有教育意义的话,勉励师生共同进步。当开展这些活动时,学校都会用相机捕捉孩子们幸福的瞬间,在校园内展示,启发孩子们学会捕捉幸福,让幸福的氛围充满校园。
  抵达幸福彼岸
  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要在校园中、家庭中,乃至社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全员合力、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为学生抵达人生的幸福彼岸保驾护航。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里有个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小候鸟”:他们周一到周五生活在城里,周末则回到农村。这些孩子往往会存在自卑心理。为了让“小候鸟”重拾自信,学校实行“四”优先,即优先选择班级小岗位;课堂优先发言、优先演练;优先参加活动;优先结对,城乡手拉手。其中,城乡手拉手即城乡两个家庭结对开展互助家庭活动,建立孩子与父母联系机制和“一对一”帮扶机制,两个家庭的孩子可以共同成长和提高,“小候鸟”们也受到了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此外,学校定期开展学习型家庭、和谐型家庭、家长走进课堂、互助家庭等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寻教育最优化的方式,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品质,树立自信。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像阳光一样,给孩子们最自然的润泽。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每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我们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让孩子们点燃希望,追寻曙光,快乐奔向幸福生活。
  【徐国忠,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主任】
  责任编辑/王富丽
其他文献
《朱永新教育小语》中写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学校教育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健康生存和发展。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创新德育工作,让这座美丽的校园洋溢着浓郁的生命气息。  让学校文化更“有爱”  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
高中阶段是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我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积极主动地发挥预防、引导作用,也必须注重个别差异,配合学生的主体性产生实效。为实现上述目标,淮安市楚州中学建立了“心理健康自助平台”,更好地践行了心理辅导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  开发优质阅读资源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获取以视
一  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美誉。有学者指出:文明社会首先应该是道德化的社会,礼即道德,因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互利互惠而形成和谐社会。然而反观今天,“礼义之邦”正遭遇着道德拷问——  古人将孝称为“德之本”,认为行孝才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不仅仅指物质供给,还包括从内心去关爱父母长辈们的诸种需求。当前一些人疏远孝道,对父母不闻不问。反过来,父母失慈,
据报道,日前武汉市最火爆的7所民办初中受到了全市家长和小学生的极力追捧。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制度的约束,这些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变成了“堆证书大赛”。为增加入学砝码,小学生在各种证书考级之间疲于奔命,还孩子快乐童年的希望面临严峻挑战。自主招生的异化究其原因在于制度供给的不足,从而使学校和家长出现了逐利行为和无奈之举。  首先,优质高中资源的短缺是自主招生异化的主要原因。小升初和初升高的“择校热”都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