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语言,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一些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交流,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勇敢地去说,让他们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语言;说话能力;施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3-0041-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可有些孩子偏偏不爱说话,不喜欢交流。教师提问时,他们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时,不敢面视大家,讲述不完整。 沟通的桥梁没有建立好,教师很难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敢讲话的孩子也没有自信、不快乐,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成长。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帮助孩子克服胆心理,怯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在此,笔者归纳了几点方法和措施,供幼教工作者借鉴,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勇敢地表达、勇敢地表现自己。
一、用微笑温暖幼儿
对刚入园的新生来说,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教师都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性格开朗的孩子适应得比较快,性格较内向的孩子适应得会慢些。从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来到紧张有序的幼儿园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得任性、调皮。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微笑着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尽快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述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微笑是生活中永远明亮的阳光;微笑是良药,能给我们受创的心灵疗伤。对于家庭环境特殊、心理变化特殊的幼儿来说,微笑能融化他们的内心,化解所有不愉快,这样就会让他们与同伴和教师畅所欲言,开心和快乐。
二、位置调换,相互影响
孩子们跟同伴坐在一起看书、画画,一起手拉手跳舞、做游戏。每次给孩子调换座位时,我都会优先考虑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一定要跟非常能说的同伴坐在一起。《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就是最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他们之间有自己的共同语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对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来说,是很好的能轻松表达自己想法的交流环境。
三、创造环境,诱发说话积极性
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除了在教育活动时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外,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有很多讲话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和帮助幼儿进一步得到锻炼。如晨间区角讲评时,我们把讲评时间全部让给孩子,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喜欢的同伴的作品,无论作品好坏,教师都给予他们最大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制作的自信心,也培养讲话的自信心。幼儿进入大班,从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为每个孩子提供讲话的平台——新闻发布会,每天早晨区角活动后,当天的值日生就会站成一排,依次发布一条或两条最近的新闻或天气预报,要求每个孩子都参加。开始时,平时说话较胆怯的孩子还真的说不出,声音很小很小,有的孩子还紧张得发抖。这时,教师引导他并跟他一起把要发布的新闻讲完,同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发布自己准备的新闻了,而且多数幼儿都争着当主持人,勇敢讲话的自信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定要耐心、随机地把握好每一次的交谈机会,激发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如教师跟孩子一起画画、看书等,边看书边随意地聊天。开始时也许孩子们只会听你说,时间长了,他们会经受不住老师的话题的诱惑,跟着一起说起来,慢慢的,被提问的幼儿就会变成提问者了,克服了胆怯,语言意识逐渐增强,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表达愿望,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尊重孩子,做孩子们的好伙伴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无数次孩子之间的纠纷,这时教师一定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评价和判断孩子们的对与错,应该先给孩子讲述事情经过的机会。在孩子们的眼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他们很认真地对待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教师的协助处理下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害怕被教师提问,就会勇敢地讲出发生的事情,进一步增进了师幼关系。
生动有趣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语言游戏来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如让幼儿看圆形说出它像什么;听说游戏《学说话》;语言游戏《你问我答》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这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诱导下,激发说话的兴趣,锻炼说话的能力,同时增进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的责任就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给于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以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于最大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无助的时候,是教师帮助了自己,教师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这样,再严厉的教师也会赢得孩子们的好感,孩子们就会克服胆怯的心理,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胆怯、不敢说话的孩子多数是性格的原因,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得到了,孩子也克服了胆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了,但决不能松懈下来,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行,人的性格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会变化的,但如果能使性格改变的环境没有了,就会变回从前。所以,培养幼儿克服胆怯、勇敢表达的方法和措施一定要坚持下去。
培养孩子勇敢的讲话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只要做个有心的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地反思,勇于实践和探讨,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会活泼、勇敢、聪明、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语言;说话能力;施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3-0041-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可有些孩子偏偏不爱说话,不喜欢交流。教师提问时,他们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时,不敢面视大家,讲述不完整。 沟通的桥梁没有建立好,教师很难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敢讲话的孩子也没有自信、不快乐,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成长。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帮助孩子克服胆心理,怯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在此,笔者归纳了几点方法和措施,供幼教工作者借鉴,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勇敢地表达、勇敢地表现自己。
一、用微笑温暖幼儿
对刚入园的新生来说,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教师都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性格开朗的孩子适应得比较快,性格较内向的孩子适应得会慢些。从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来到紧张有序的幼儿园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得任性、调皮。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微笑着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尽快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述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微笑是生活中永远明亮的阳光;微笑是良药,能给我们受创的心灵疗伤。对于家庭环境特殊、心理变化特殊的幼儿来说,微笑能融化他们的内心,化解所有不愉快,这样就会让他们与同伴和教师畅所欲言,开心和快乐。
二、位置调换,相互影响
孩子们跟同伴坐在一起看书、画画,一起手拉手跳舞、做游戏。每次给孩子调换座位时,我都会优先考虑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一定要跟非常能说的同伴坐在一起。《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就是最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他们之间有自己的共同语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对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来说,是很好的能轻松表达自己想法的交流环境。
三、创造环境,诱发说话积极性
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除了在教育活动时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外,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有很多讲话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和帮助幼儿进一步得到锻炼。如晨间区角讲评时,我们把讲评时间全部让给孩子,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喜欢的同伴的作品,无论作品好坏,教师都给予他们最大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制作的自信心,也培养讲话的自信心。幼儿进入大班,从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为每个孩子提供讲话的平台——新闻发布会,每天早晨区角活动后,当天的值日生就会站成一排,依次发布一条或两条最近的新闻或天气预报,要求每个孩子都参加。开始时,平时说话较胆怯的孩子还真的说不出,声音很小很小,有的孩子还紧张得发抖。这时,教师引导他并跟他一起把要发布的新闻讲完,同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发布自己准备的新闻了,而且多数幼儿都争着当主持人,勇敢讲话的自信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定要耐心、随机地把握好每一次的交谈机会,激发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如教师跟孩子一起画画、看书等,边看书边随意地聊天。开始时也许孩子们只会听你说,时间长了,他们会经受不住老师的话题的诱惑,跟着一起说起来,慢慢的,被提问的幼儿就会变成提问者了,克服了胆怯,语言意识逐渐增强,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表达愿望,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尊重孩子,做孩子们的好伙伴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无数次孩子之间的纠纷,这时教师一定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评价和判断孩子们的对与错,应该先给孩子讲述事情经过的机会。在孩子们的眼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他们很认真地对待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教师的协助处理下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害怕被教师提问,就会勇敢地讲出发生的事情,进一步增进了师幼关系。
生动有趣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语言游戏来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如让幼儿看圆形说出它像什么;听说游戏《学说话》;语言游戏《你问我答》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这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诱导下,激发说话的兴趣,锻炼说话的能力,同时增进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的责任就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给于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以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于最大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无助的时候,是教师帮助了自己,教师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这样,再严厉的教师也会赢得孩子们的好感,孩子们就会克服胆怯的心理,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胆怯、不敢说话的孩子多数是性格的原因,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得到了,孩子也克服了胆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了,但决不能松懈下来,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行,人的性格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会变化的,但如果能使性格改变的环境没有了,就会变回从前。所以,培养幼儿克服胆怯、勇敢表达的方法和措施一定要坚持下去。
培养孩子勇敢的讲话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只要做个有心的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地反思,勇于实践和探讨,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会活泼、勇敢、聪明、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