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摆周期公式T=2π根号l/g中g的有效值问题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单摆问题中重力加速度g的有效值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举例分析,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意义。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在做有关理想变压器的习题时,常常由于分不清问题中的的变量和不变量,导致解题失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详细分析了理想变压器中的两类动态变化情况。  关键词:理想变压器;动态变化;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2(S)-0070-2    中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理想变压器动态变化分析的一些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
1 理论推导    设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容器中,装有N个理想气体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在做无规则运动,且每个分子质量为m。  选取任一分子作为研究对象,设其速率为vi,与容器器壁A点发生碰撞,且分子将以如图所示依次与B,C点发生碰撞。由于分子与器壁之间是弹性碰撞,因此分子的速度大小不变。  由图可知,分子每次碰撞的动量增量为  |Δpi|=2mvicosα。(1)  且连续两次碰撞(如从A点到B点)的
摘要:以中学物理为主,对表示物理量和物理量单位的字母符号的书写方式做了归纳,角标部分尤为精细。  关键词:物理量;字母符号;书写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03(S)-0007-2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全国卷Ⅱ第21题的“εt”图像中,用ε表示交变电动势是严重错误,交变电动势必须用e表示。查ε是希腊字母,表示介电常数,读作“
v-t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独特的优点在于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过程,内涵丰富,形式灵活多变。对于一些问题,应用已有定理、公式求解很麻烦甚至难于得出正确结论,而利用v-t图象,则思路清晰,过程简洁,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v-t图象在解决有关中学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1 画出图象,换种思维  
1 正确的认识与错误的“直觉”:    1.1 正确认识:  如图A所示的U-I曲线的斜率(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对应的电阻的阻值。    1.2 错误的“直觉”:  认为B,C两图中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也表示对应的电阻。    1.3 原因简析:  笔者通过比较右侧5幅图像初步推测,产生这种错误“直觉”的原因是简单的将S-t图像等有类似规律及关系的图形与U-I图像进行了类比。错误的认为适用于
【编者按】刘炳界教授专为本刊撰写了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技术设计活动相关的系列文章。本刊近几期将在“专家论坛”栏目陆续刊出。本期将刊登第一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更大空间——案例:设计和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
我一直认为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的学生不会有多少创新思维,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发现不可小看我们的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把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都激发出来了。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们却已经一改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面貌。他们四射的活力挑战着老师的“权威”;他们对物理的感悟已经不局限于课堂;他们身上充盈着的不安分的细胞,他们头脑中跳动着的聪颖和睿智,会在任何一个你不经意的时刻,猝不及防地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以2011年广东理综物理第35题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学科在线  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磁场这个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一方面生活中很少使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提升辨证唯物主义认识的一个很好的材料——对于不能直接看见、听见的物体,它的客观存在往往通过它的效应来判断。因此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而磁感线只是人类设计用来描述磁场,是本单元后续学习的基础。综上所述,本节的教学
物理学中许多模型的建立促使了物理问题的解决,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模型,理想电表模型……。在教学中建立物理问题模型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从而使学生解脱“题海”的苦恼。    1 负质量模型    问题1 质量为M的半径为R的均质球体,被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均质球体(如图1)。求:距M球心L处的一个质点m与被挖球体的万有引力。  解析 由于球体被挖使问题复杂化,我们可对原问题进行技术处理,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