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能力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从古至今,只有善于探索问题、挖掘问题的人更具有创造出新颖事物能力。如瓦特从“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牛顿从“苹果熟了,为什么会掉下来?”这些均是揭示提问能力重要性的成功实例。目前存在这种情况,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薄弱,造成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因此,教师要从实际教学环节入手,逐步深化学生的提问问题的能力,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合适的契机去积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探索。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质疑问难是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产生惊奇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适时地向学生贯彻提问题的重要性,即质疑问难是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将质疑问难的学习因素掺杂在日常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因为课上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利用好学生的自习时间,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尊重学生各异的思维意识,并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只要是合理科学的,教师应与鼓励的态度,并能在课上给予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质疑解难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散。
  1、课堂教学开始时,采取措施拉近师生距离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到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讲授新课作情感铺垫。
  2、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霭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习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会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应该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短时间似乎会起到些许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4、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人才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重要基点,而提问能力是能力组成家族的重要一员,同时语文能力提高的的方方面面均与提问能力意识密切相关,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以多角度提问,激起学生的提问兴趣。所谓提问的多角度即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向自己提问、向同学提问、向教师提问等方式增加自己提问的途径。向自己提问是随时随刻可以发生的,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例如:在学习《“红领巾”真好》这一课时的学习时,学生可以在通读课文后,问自己本片课文讲解的是红领巾质量好或者红领巾的其他方面好吗,或者问自己为什么课文要以这种形式的题目出现?向自己进行提问只是单一的思维的运转,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提问,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提问空间,如学生之间进行询问,棉鞋里是真的存在阳光吗,这里阳光在文章指的是什么?在学生提问之中,很好的进行了学生思维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师生之间的提问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的良好方式,这也是教师将文章思想授予学生的重要环节。
  1、以课题作出发点
  如果学生对于提问的侧重点有所偏离,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语文提问的侧重点,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课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合理运用课题、抓住教材的侧重点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点。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的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为什么作者要写此文,其寓意是什么?生活中存在哪些类似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实施这一观?等问题,这样从课题的角度出发,可以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而且此种方法便于学生及时抓住文章的线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又如:在教学《称象》一文的学习时,可以运用方法比较的方式对学生提问方式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面对“称象”的方法进行总结,有的学生会想出可以将大象分割成几大块然后进行称,也有的学生能够提出能否造一杆大秤足以去程大象的体重,然后通过学生提出的方法和文中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去逐步引入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逐步引入课题的提问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之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通过学生的提问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注重提问的侧重点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分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新课程呼唤教师及时教学理念,不断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创建融洽的课堂提问氛围,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学习科学,而数据则是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理解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相互之间的规律,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不像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那样有着自然的语境可以毫不费力、自然而然地习得。学生学习英语基本都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注意对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可能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和消极退缩的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英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仅培养了小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微课运用在小学中,体现在课文上能体现教育方式主体性,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微课在语文教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新
期刊
摘要:笔者观摩了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视频,对《商不变性质》及《相遇问题》两个课例仔细研读,进而从吴老师关注数学理解、关注信息反馈以及吴老师独到的存于细节的教学艺术中或已经看到了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践行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高效;表征  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了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除了学习艰涩的理论,更是在教学实践中向名师学习。学习名师的课堂,以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谋求教学的高效。这样的反思与
期刊
摘要: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学生;课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識,主动获取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是新版的德育课程,教材编写希望基于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和认识,以学生思想认识中尚存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深入探讨道德与法治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由于课程的开放性和新教材知识点的分散性,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难度,加上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动机目的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意识不强,这已成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各家们有诸多论述。前苏联著名教
期刊
摘要:幼儿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大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若是教师善于创设创意美术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文章就如何在幼儿大班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教学模式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大班;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中开展美术教育承担着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
期刊
“核心素养”既体现着国际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趋势,也承载着国家以教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然而,尽管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四处出现了“数学素养”这一术语,可都没有对数学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导致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无法具体落实。本文采取文献分析、问卷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数学素养研究进行梳理,界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三要素为:数学人文、数学意识和数
期刊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也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使得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体育教学方式的单一、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本篇文章立足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探讨如何在小學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