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捧着新到的《江西教育》,我总会迫不及待地逐篇欣赏。我是在《江西教育》的陪伴下成长的,《江西教育》成了我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
  初识《江西教育》,是在198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我在县城一所刚开办的初级中学任教。学校条件简陋,教育教学杂志少得可怜。初登讲台,初任班主任,我颇感新鲜,激情满怀,但因缺乏经验,工作中时常受挫。记得当时我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性格孤僻,孤芳自赏,学校或班上组织的活动他从不参加。正当我为此事大伤脑筋的时候,摆放在会议室的唯一一本杂志——《江西教育》走进了我的视野,上面的《怎样让“孤雁”合群》一文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此,我对《江西教育》产生了好感,它成了我开启教育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由于对《江西教育》的偏爱,1987年,我自费订了一份《江西教育》。从此,我经常徜徉在《江西教育》之中,每天枕着故事入睡,读着美文上课。在“园丁赞”中我感受到了园丁的艰辛与乐趣;在“班队生活”中我领略到了丰富的团队生活;在“每月谈”中我感悟到了名师的真知灼見;在“杏坛春雨”中我品赏到了精美的小说、诗歌和散文……由于《江西教育》的滋润,我的教学技能大增,班主任工作颇具特色,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1989年,我调入县教育局从事文秘工作,由一个教学者变成了一个教育管理者,角色的转变给我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记得上班后不久,局里要我起草一个校园“六配套”建设的报告,我虽科班出身,但教育管理知识缺乏,连何为校园“六配套”都不甚了解,一时无从下手。这一次,又是《江西教育》解了我的围,通过对《江西教育》的阅读,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校园“六配套”方面的知识。之后,我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很快便写就了一个切合县情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局领导的赞许。1990年,局组织机关干部下学校听课,要求每听一堂课后一起评课,人人过关,目的是提高机关干部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我来说,语文课没什么大问题,但隔行如隔山,对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要我说出个道道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得不好还会说外行话出洋相。在“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又是《江西教育》帮了我的忙。我从“教研园地”及“教苑初耘”等栏目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恰如其分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到授课教师和同行的认可。从此以后,我深深地爱上了《江西教育》,她成了我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的好伙伴,从文撰稿的好帮手。由于她的帮助,我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知识越来越丰富,写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每当看到自己写就的文字被印成铅字后,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如果说当时的《江西教育》还是一株幼苗的话,那么,如今的《江西教育》已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内容精彩纷呈,栏目设置精细,版式不断翻新,管理版、教学版、综合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集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其专业性、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日益增强。
  《江西教育》,知识的万花筒,生活的调味剂,梦想的大舞台;《江西教育》,我成长的伴侣,我人生的知音,我今生的最爱;《江西教育》,促我成长,不可分离,一路有你!◆(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近日,我市组织召开内江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暨电子科大专家走进内江座谈会.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院长、长江学者孔令讲参加会议.市委副书记
期刊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和深厚友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江西教育》,每当乡邮员把《江西教育》送到学校时,我都会“先下手为强”,来个先睹为快。时间一长,我便尝试着给刊物投稿。没想到我的第一篇教学小论文《〈卖炭翁〉一文对比手法的妙用》很快就在《江西教育》1989年第6期“教学一得”栏目中发表了。收到样刊时,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心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研究发现位于南沙海区溶跃面之上的17957-2柱状样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变化,在近0.8 Ma以来CaCO3含量存在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数次碳酸盐强溶解作用均发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9年暑假,我与40多名不同学科的教师以及170余名在校大学生来到英国,在诺丁汉凯思学院(CastleCollege)进行为期六周的学习考察,这一段考察让我对英国的教育有了很深的印象。  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闻名遐迩。诺丁汉市是英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大作家D.H.劳伦斯的故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极力保持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
谁让我寻找到一块洁净的宿营地,放置自己的灵魂?  谁让我寻找到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的梦在教海中尽情地遨游?  谁让我如此美丽,懂得以热爱世界的胸怀来启迪智慧,以宁静致远的情感来陶冶心灵?是你——《江西教育》。  你是我成长的阶梯,一生的朋友。  你正如一泓蕴涵无限生机的清泉,给我疲惫与倦怠的心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新。读着刊中一则则感人的故事,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教例,如同欣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