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句话说得很好,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一、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
1、访一访,观察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在教学《可爱的小蜜蜂》时,我发现学生对蜜蜂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正好,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养了几箱蜂,对蜜蜂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我于是邀请这位同学的爸爸到我们学校给学生上课,这位同学的爸爸非常热情,用瓶子装了几瓶蜜蜂,还带来了几个精致的蜂窝,同学们亲眼看到了蠕蠕爬动的蜜蜂,看到了一个个精致的蜂窝……学生们非常兴奋,围着养蜂的叔叔唧唧喳喳问个不停:蜜蜂怕冷吗?蜜蜂会逃走吗?被蜜蜂咬了怎么办?……热心的家长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讲完还带领着学生到操场的花坛里看密蜂,当场讲解蜜蜂传播花粉和采花蜜的过程。学生们显得很激动。当天晚上的日记,学生写得可生动了,再不是像以前那样无话可说了。
2、演一演,再现生活。
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称赞》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刺猬和小獾互相赞赏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了解称赞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像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景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会针对活动提出几点要求,并在活动之后让学生及时写作文,我发现没当“风筝节”、“游戏节”之后,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就会特别的好,就连那些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几页,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趵突泉》、《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知识的学习更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开商店的,则可以让他组织一下语言简短的介绍一下商店都卖哪些货物;有的学生家长是卖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蔬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活力。
【作者单位:中牟县雁鸣湖镇朱固学校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