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淡化语法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是在科学理论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考虑到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强调“语法、修辞知识不单独作为考试”。但在具体实施中,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因受功利性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便尽可能地“淡化语法”或“取消语法”。这导致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我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淡化语法术语,加强趣味教学谈化语法概念,强调运用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淡化语法教学出现的问题
  1.理解文言句子感觉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言学习相对较為简单,重点在于积累文言知识,学习起来不难。但到了高中阶段,文本篇幅增长,内容增多,又要求对文章作出准确理解,学生由于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立刻就暴露出因语法知识欠缺而出现的尴尬。如当老师讲“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其中“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结构,可以不译。又如,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理解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则……学生对这些解释一头雾水。倘若遇到课外文言文,学生就更无从下手了。这些都表现出学生语法知识缺乏的缺陷。
  2.作文中病句较多
  学生在作文中,语法错误随处可见。如“我们许多近处的同学不住校。”“月色很好,夜空高挂。”“我翡翠色的突发想象……”这些错误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这应是学生因语法基础薄弱,不具有修改、推敲和调整词法、句法能力的表现。当老师讲解一些较为简单的句法现象时,学生多表现为似懂非懂,更奇怪的是一些学生只好跑去问英语老师,因为英语老师课堂上讲的语法与此有好多是相似的。
  3.汉英语法混淆使用
  汉语、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法方面,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内部实存诸多差异。因此,如果仅靠英语语法知识来分析汉语句法结构,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分析“他们叫他狗蛋”时,学生几乎都说“狗蛋”是补语,不知道汉语名词代词后是不能跟补语的,应是“他”的同位语,与“他”合起来作“叫”的宾语。这都是学生因为英汉语法混淆而造成的误解。
  4.在社会交际中产生负面结果
  语法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规范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很大一部分中学毕业便走上社会,进入打工者的行列,从此成为社会成员。他们由于文化层次低,在交际中运用语言时比较随意,因语法错误而影响生活的情况常有。如曾经有个学生写收据给老板时,写“还欠款5000元”,结果一年打工下来,一分钱未得,老板倒要他还钱。因为“还”是多音字,读“huan和hai”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应对方法
  语法知识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为了使语法知识生动形象,便于学习。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形象游戏法引导学生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1.精化句子结构
  汉语显著的特征是丰富的词汇和精炼的句法。我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结构入手,把短语和单句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合理整合,归纳为如下三种适合中学生掌握的句子应用结构。
  2.创作语法牌,在形象游戏中理解语法
  我把上图列出的句子结构示意图,把每个词做成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结构图,把各张卡片按图示排列摆放,从不熟悉到熟悉,然后又进一步,不看图而背着摆出,如此反复练习,几次之后,学生便可记住。
  3.形象引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当学生熟悉句法结构后,我就在教学实践中“随文点拨”文本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席、包、囊”是名词作状语,理解时要加上介词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我们都说他真年轻”这个句子“真年轻”不是补语,而是与“他”构成主谓短语作宾语……学生熟悉了句子结构,对这样的讲解自然心领神会。
  理解了汉语语法知识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理解文句便顺畅得多了,说话、写文章也逐步规范起来。
  当然,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多方面的综合学习才行,中学语法教学只是其中一种很有必要的知识。目前中学教学中舍弃语法教学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当然,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对本区辖区内家庭健康档案求全的3个社区内3~6岁儿童几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语文名著阅读成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名著阅读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名著欣赏能力,对初中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语文名著阅读,导致语文名著阅读质量难以保证,下面就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人手进行探究。  一、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1.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乐观  现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受到中考的压力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年轻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能立足课堂、追求学生长足发展,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乐吾乐、乐学生之乐,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的大前提下,在笔者看来,打造出有效语文课堂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有的放矢,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起直接导向和定向作用。无数实例证明,教学目标制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小儿清热宁和双黄连口服液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门诊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368,随机分成小儿清热宁组和双黄连口服液组,对比疗效。结果:小儿清热宁组总有效率为83.7%,双黄连口服总有效率为78.3%。结论:对于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治疗首选小儿清热宁。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小儿清热宁;双黄连口服液;疗效;对比分析
本文结合药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我国中医药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为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更好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相关理论服务与我国中医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很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