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百万富翁,重要的是你在哪个圈子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不是在人生征途中经常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是不是经常期望获得意外的支持?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全美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甚至直白地问这个问题:“如果凌晨2点,你急需要70万元钱,你有多少个朋友会不问理由、二话不说、迅速到银行汇钱给你?”
  我接触和采访的这些开放型成功者,他们肯定都没有三头六臂,也同样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无论个人能力多么全面,都从来没有靠自己一个人解决一切问题过。但是,他们却解决了这些孤军奋战的苦恼。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充足的人脉圈子,而且关键的是,这些成功者的人脉圈子就算不是靠自己努力构建的。就算是从“父亲”那里继承过来的,他们本身也都有着高超的人脉维护和整合能力,而且他们还知道构建什么样的人脉圈子最能带给自己帮助。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史坦利教授在创作《行销致富》过程中,曾针对2000位百万富翁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大规模的人际关系网是这些百万富翁的共同特点。史坦利同时指出,这些百万富翁都有不寻常的能力,可以辨别所认识的人当中,哪些人具有特别的“价值”。他们并不只是搜集名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辨认哪些人能够并且愿意帮助他们:他们知道该与哪些人交往。可收相互提携之效——譬如彼此交换信息。甚至合伙做生意等。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就曾这么说:“重要的不在于你是谁生的,而在于你跟谁交朋友。” 我接触和研究的这些成功人士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构建人脉圈子的方法,不一而同。归纳起来,构建自己的人脉圈子不外乎以下几条途径:
  从身边人着手。每一个人的人脉圈子,首先从对身边亲人的挖掘和积累开始,然后再慢慢到老师、同学、朋友、老乡、同事,最后再突围到更大更高端的圈子。其中,因为熟悉和了解,来自身边的人脉圈子,往往也是最牢固可靠的圈子。
  我们需要明白,你在一家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还包括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因为这种人脉资源在你离开公司之后,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你无形的资产和财富。
  结交关键和重要的人物。西方有一则著名的格言:“重要的不在于你懂得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令人遗憾的是,二八法则经常也适用于人脉资源积累。当你真正发生财务危机时,80%的所谓朋友不但不会主动借钱给你。甚至还会不接电话,躲得远远的:大概还有20%的朋友,愿意给你正面的影响和帮助:但能改变你命运的朋友,不会超过5%。
  已故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清理你的人脉就像清理你的衣柜一样。将不合适的衣服清出衣柜,才能将更多的新衣服放入衣柜。”
  只有不断地认识那些能够改变或帮助你的人,才能构建有用的人脉资源库。
  对接触“陌生人”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额外的帮助,尤其是在用尽自己资源依然难以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但是,如果我们对于接触陌生人和外界社会怀着排斥而非开放的态度。又怎么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交际才能:性格外向。对外界反应敏感,善听弦外之音;能包容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人,善于批评他人及能够接受批评,情绪稳定,有良好的自我判断和对外辨别能力。
  维护好人际关系网络。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则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如何把接触的圈子中人转化为人脉资源?如何将圈子的人脉资源转化为事业资源?这里,最关键的是维护好人际关系网络。我有几个“小成本”建议:填写记录卡片,保持背后的忠诚,特殊日子的祝福,以及保持沟通和会面的渠道。
其他文献
央视3·15晚会曝光:分众传媒日发数亿垃圾短信      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垃圾短信的来源。该报道称,短信群发业务公司之一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分众传媒子公司)掌握了中国5亿多手机用户中一半的手机用户信息,其中仅郑州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短信日发送量达2亿条。  手机用户信息从哪里外流的呢?重庆市一手机短信广告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同行间相互‘交流’外,主要来源还是运营商、银行、房
期刊
本期,龙华推荐银星克滚雪球的创业方法:从小做起,从把握得住的事做起。  常常有读者抱怨老天不公平,命运捉弄,机会不来。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具有同等的质量,没有谁比谁重,也没有谁比谁轻,不同的只有心态——适应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生存之道找到立身之地。  至于机会,上天并没有厚待或亏待谁,比如《创业》,每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甚至能识三千字的人都可以读懂。每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人都买得起。可是
期刊
创业是一个人的战争,成千上万的人前赴后继,在这血与火的战场上为改变命运勇往直前。  在中国1亿5千万人的创业大战中,怎样才能存活,怎样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我们创业之前必须思考:有没有准备足够的弹药武器,有没有强大的增援部队,敢不敢坚持下去,能不能够咬紧牙关血战到底,更重要的在战场上自己的灵活决策与智慧。  《创业》从创刊起就坚持地做着“帮读者创业”的工作,五年过去了,一批一批的读
期刊
富爸爸:辞职创业前10堂课    也许你是一位从事着高薪工作的办公室白领甚至担任着管理层的工作。但也有着各种烦恼:尽管兢兢业业工作却在帮别人赚钱,在公司层级中上升的机会非常渺茫,或者在你接触的客户中最富有的都是企业家,那么你一定会产生跻身其中。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想法。当然,很多人不会真正把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因为他们知道创业的道路上布满了风险。  但《富爸爸:辞职创业前的10堂课》告诉我们。追求安稳
期刊
为什么我们的创业屡屡失败?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将我们手里的项目当作会置我们于死地的仇敌。  不把项目当敌人,我们就不够重视,不能全力以赴,不会“拼命”。观念心态、时间精力、思想智慧都不可能最有效地调动起来,甚至还会因为“还有更好的”,而让“敌人”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  为什么会放走“敌人”?  一不负责任。认为该负责任的是项目方而不是自己。  二错误认识。付了钱就该成功。殊不
期刊
第一招:产品定位    在网上开个小店,和在网下开个实物店,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网下,只要你店的位置不太差,小生意就可以做的不。错,就算是卖很大众化的东西,都一样可以赚钱。在网上做生意,就要独辟蹊径了。一般来说,在网上销售,最好是找网下不容易买到的东西拿来卖(例如:特别的工艺品、限量版的宝贝、名牌服装、电子产品等等),这样,专门的发烧友就会找到你店里,如果你和他合作的好,那生意就细水长流,回头不断了
期刊
近期接到大量读者电话询问玉米窝窝头,记者带着读者重托专程前往贵阳采访,一探真相。    3月21日晚10点多到达贵阳,陈荣跃、潘丽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来接,因为太晚没有去明天要开业的店,就在旅馆先简单交流、沟通:  准备好了吗?差不多吧。请朋友品尝过吗?没有。试营业情况怎样?没有试营业。在这个店里做过吗?没有。几个工人?三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她们做过吗?没有。培训过吗?没有。在电视、报纸作广告了吗?
期刊
第一次见到乔·吉拉德(JoeGirard),他便问我说中文还是英文?我答曰都可以,他遂从口袋掏出一中一英两张名片交给记者。橄榄绿色调的名片上有笑容满脸的吉拉德,并毫不避嫌地写上“世界销售第一”六个大字。  5月9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称为“全世界最伟大销售员”的吉拉德到达他两岸三地巡回的最后一站:香港。自1977年至1991年,吉拉德一直是这个纪录的保持者,年鉴上记载着他自1973年创下14
期刊
各位老师:  我叫辛承能,不知老师还记得否。我出生在广西玉林市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由于家庭的贫困使我过早成熟,过早独立。从小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有所作为。一定要摆脱贫困。一定要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16岁到广东打工。两年以后有了社会经验,于是回家搞特种种植。由于盲目、轻信,没有实地考察,最后收获的只有失败。  又到广东打工2年,看到超声波捕鱼机赚钱。这次我变聪明了
期刊
赚钱现场:轻松、愉快、简单    27日下午四点整,我如约来到重庆渝北区一碗水,在路人的指引下很快找到李天佐的麦花香老窖馒头店。此时离售卖还有半小时,李天佐正在麻利地将蒸笼里的馒头一笼一笼地用锅炉里的热气醒面。此时店里早已聚集了三三两两的VIP顾客——他们都是事先给了钱的大买家。  从沙坪坝区开车过江来的老张和朋友两人先要了30元钱的老窖馒头,后来老张坐在唐里打电话,大意是问其他朋友要不要老窖馒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