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幼儿的“伙伴关系”已相对稳定。在同伴关系中,通常在小团体或集体中具有中心地位或领导能力强的孩子较为受欢迎;相反,在同伴关系中,由于人际交往能力差或是常具攻击性的幼儿大多会处于劣势。因此,“伙伴关系”是幼儿社会性中较为常见和凸显的一个特性。伙伴关系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幼儿多方面性格的养成。
一、伙伴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孩子犯错误更难获得同伴的谅解与接纳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带男孩进行攀爬训练,恰巧隔壁班的小吴老师也带着他们班的男孩子在训练攀爬。小吴老师提议两个班进行一场攀爬比赛,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大家极高的兴致。比赛开始了,两个班的男孩们都投入了火热而激烈的比赛中……比赛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候,小远却总是完成不了动作,爬到一半就滑落下来,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对手就要胜利了,有几个男孩着急地朝着小远大叫,“你怎么搞的!快点啊!”“烦死了!都怪你!”“小远,你也太笨啦!”……看到这一情形,我心中突然有一丝失望,并不是因为我们班输了比赛,而是因为孩子们对待伙伴的态度。的确,小远平时在和伙伴们相处时,属于常常被拒绝的状态。原因是小远喜欢攻击别人,并且在和伙伴发生矛盾时,他从不会主动原谅别人,也恰恰因为这样,小远甚至没有相对稳定的好朋友。我想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思考如何对待同伴,也想给小远更多的时间,让他通过努力和积极地尝试取得成功。所以,第一轮比赛结束,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干预。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我能从孩子们的神情中看出些许的不安和着急,果然,轮到小远时,又出现了和之前一样的情况,小远由于紧张,更加不能集中精神翻越攀爬网。比赛又输了,好胜心极强的男孩们气愤不已,又开始埋怨起了伙伴小远,脾气易爆的飞航竟然说:“揍他!都怪他!”
我严肃的神情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声音逐渐安静下来。我平静地问孩子们:“比赛重要吗?”“重——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热和愤怒而变得红扑扑的小脸,我一字一顿地说:“回答的不错!但是,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句名言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里的友谊,不单单指的和对手的友谊,更多的是指和自己团队里的同伴的友谊。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大家就只有责怪他这一个处理办法吗?”孩子们陷入了深思,刚才语言过激的孩子有些难为情了,有的孩子开始小声地讨论了。我没有直接让孩子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而是提议孩子们再进行一次“比赛”。这一次是没有对手的参与,只有我们一个班进行,任务就是集体一个不少地完成攀爬。孩子们带着特殊的任务投入了比赛,不出所料,比赛进程又卡在小远这里了。我提着心却故作镇定地在一旁观望。孩子们的神情又挂满了不安和紧张。就在小远不知所措的时候,有的孩子朝小远大声喊:“手往上抓一下,小远!”“脚上用力,加油!”“再来一次,加油啊!”……眼看着大家的鼓励和建议还是没能让小远翻过攀爬墙,这时候,我赶紧在一个孩子耳边悄声给出建议:“也可以到跟前帮助他。”这个孩子赶紧跑过去用手托住小远的身体帮助他,可是力量有限。看到这一情形,又跑上来几个孩子一起帮忙,队伍里的孩子都齐声地大喊:“小远!加油!小远!加油!……”
终于,在小远翻越攀爬网的一瞬间,大家跳跃着欢呼起来!孩子们有声音喊道:“小远!你真棒!”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看着小远露出释然的笑脸,远远比赢得对手的比赛还要令人难忘。这一刻,我知道,孩子们输了比赛,赢了自己!
竞赛活动中,由于情绪的激动和争强好胜之心的驱使,让孩子们忽视了自己伙伴的立场,而通常处于劣势的幼儿在竞赛中拖了后腿,会遭遇更多的埋怨与指责。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伙伴关系”常见的状态。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伙伴关系”的氛围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建造,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在处理孩子此类人际交往问题时的方式方法。
二、伙伴关系中,处于优势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更容易建立自信心
在带班教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综合素质在孩子们身上显现的比较平均。也就是说,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在多方面表现都优秀;综合能力弱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是同时有差距的。这和伙伴关系也有着直接关系。
毕业典礼的节目编排中,舞蹈《闪闪的红星》需要一名男孩跳潘冬子的角色。由于集体舞部分已经完成排练,只需选定独舞小演员配合排练,我们打算从几名名男孩之间进行筛选。参加竞选的几个男孩都是比较活泼好动,平时身体动作比较灵活协调的孩子。
首先,我让男孩儿们学习了几个关键动作,在女孩儿们表演时,同时参与进去,让全班幼儿共同推选一个小演员。这次竞选独舞小演员,作为老师,我比较看好东东和小杰,因为这两个孩子平时身体技能比较好,柔韧度也很高。在进行排练时,由于铭铭是班级里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孩子,朋友非常多,人际交往能力也很好,伙伴们的关注点大多落在了铭铭身上;而小杰和东东平时稍微有些调皮,有时会攻击伙伴并不善于交往,并没有得到很多小伙伴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在最后的竞选表演时,铭铭显得非常自信,从动作到神情都越来越进入状态;相反,小杰和东东却不如开始的时候表现得好,小伙伴们的关注重心都放在了铭铭身上,让小杰和东东没有了刚开始的自信和积极性,最终铭铭当选了“潘冬子”的角色。作为教师,我思考的更多,小杰和东东的音乐素养都不错,为了引导小杰和东东客服这种心理落差,帮助其重新建立起表演的自信,我让这两个男孩子参加班级里的小合唱并且领唱。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为其打气加油,一次一次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小杰和东东也在努力改变着,他们的每一次增加的自信,都赢来更多的掌声,终于,这两个孩子在集体面前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幼儿阶段,每个孩子心理都有被同伴关注和接纳的需要,同伴的关注和接纳程度,与幼儿自身自信心的建立是成正比的。往往幼儿在因为同伴关系紧张而没有自信时,其他伙伴并没有意识到彼此这一心理变化而产生的相互影响,作为教师,及时介入并干预,可以避免或扭转原本的伤害,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
聪明的老师,总能给予孩子更多财富。希望我能做一名聪明的老师。
一、伙伴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孩子犯错误更难获得同伴的谅解与接纳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带男孩进行攀爬训练,恰巧隔壁班的小吴老师也带着他们班的男孩子在训练攀爬。小吴老师提议两个班进行一场攀爬比赛,这一提议立刻引起了大家极高的兴致。比赛开始了,两个班的男孩们都投入了火热而激烈的比赛中……比赛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候,小远却总是完成不了动作,爬到一半就滑落下来,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对手就要胜利了,有几个男孩着急地朝着小远大叫,“你怎么搞的!快点啊!”“烦死了!都怪你!”“小远,你也太笨啦!”……看到这一情形,我心中突然有一丝失望,并不是因为我们班输了比赛,而是因为孩子们对待伙伴的态度。的确,小远平时在和伙伴们相处时,属于常常被拒绝的状态。原因是小远喜欢攻击别人,并且在和伙伴发生矛盾时,他从不会主动原谅别人,也恰恰因为这样,小远甚至没有相对稳定的好朋友。我想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思考如何对待同伴,也想给小远更多的时间,让他通过努力和积极地尝试取得成功。所以,第一轮比赛结束,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干预。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我能从孩子们的神情中看出些许的不安和着急,果然,轮到小远时,又出现了和之前一样的情况,小远由于紧张,更加不能集中精神翻越攀爬网。比赛又输了,好胜心极强的男孩们气愤不已,又开始埋怨起了伙伴小远,脾气易爆的飞航竟然说:“揍他!都怪他!”
我严肃的神情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声音逐渐安静下来。我平静地问孩子们:“比赛重要吗?”“重——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热和愤怒而变得红扑扑的小脸,我一字一顿地说:“回答的不错!但是,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句名言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里的友谊,不单单指的和对手的友谊,更多的是指和自己团队里的同伴的友谊。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大家就只有责怪他这一个处理办法吗?”孩子们陷入了深思,刚才语言过激的孩子有些难为情了,有的孩子开始小声地讨论了。我没有直接让孩子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而是提议孩子们再进行一次“比赛”。这一次是没有对手的参与,只有我们一个班进行,任务就是集体一个不少地完成攀爬。孩子们带着特殊的任务投入了比赛,不出所料,比赛进程又卡在小远这里了。我提着心却故作镇定地在一旁观望。孩子们的神情又挂满了不安和紧张。就在小远不知所措的时候,有的孩子朝小远大声喊:“手往上抓一下,小远!”“脚上用力,加油!”“再来一次,加油啊!”……眼看着大家的鼓励和建议还是没能让小远翻过攀爬墙,这时候,我赶紧在一个孩子耳边悄声给出建议:“也可以到跟前帮助他。”这个孩子赶紧跑过去用手托住小远的身体帮助他,可是力量有限。看到这一情形,又跑上来几个孩子一起帮忙,队伍里的孩子都齐声地大喊:“小远!加油!小远!加油!……”
终于,在小远翻越攀爬网的一瞬间,大家跳跃着欢呼起来!孩子们有声音喊道:“小远!你真棒!”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看着小远露出释然的笑脸,远远比赢得对手的比赛还要令人难忘。这一刻,我知道,孩子们输了比赛,赢了自己!
竞赛活动中,由于情绪的激动和争强好胜之心的驱使,让孩子们忽视了自己伙伴的立场,而通常处于劣势的幼儿在竞赛中拖了后腿,会遭遇更多的埋怨与指责。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伙伴关系”常见的状态。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伙伴关系”的氛围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建造,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在处理孩子此类人际交往问题时的方式方法。
二、伙伴关系中,处于优势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更容易建立自信心
在带班教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综合素质在孩子们身上显现的比较平均。也就是说,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在多方面表现都优秀;综合能力弱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是同时有差距的。这和伙伴关系也有着直接关系。
毕业典礼的节目编排中,舞蹈《闪闪的红星》需要一名男孩跳潘冬子的角色。由于集体舞部分已经完成排练,只需选定独舞小演员配合排练,我们打算从几名名男孩之间进行筛选。参加竞选的几个男孩都是比较活泼好动,平时身体动作比较灵活协调的孩子。
首先,我让男孩儿们学习了几个关键动作,在女孩儿们表演时,同时参与进去,让全班幼儿共同推选一个小演员。这次竞选独舞小演员,作为老师,我比较看好东东和小杰,因为这两个孩子平时身体技能比较好,柔韧度也很高。在进行排练时,由于铭铭是班级里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孩子,朋友非常多,人际交往能力也很好,伙伴们的关注点大多落在了铭铭身上;而小杰和东东平时稍微有些调皮,有时会攻击伙伴并不善于交往,并没有得到很多小伙伴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在最后的竞选表演时,铭铭显得非常自信,从动作到神情都越来越进入状态;相反,小杰和东东却不如开始的时候表现得好,小伙伴们的关注重心都放在了铭铭身上,让小杰和东东没有了刚开始的自信和积极性,最终铭铭当选了“潘冬子”的角色。作为教师,我思考的更多,小杰和东东的音乐素养都不错,为了引导小杰和东东客服这种心理落差,帮助其重新建立起表演的自信,我让这两个男孩子参加班级里的小合唱并且领唱。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为其打气加油,一次一次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小杰和东东也在努力改变着,他们的每一次增加的自信,都赢来更多的掌声,终于,这两个孩子在集体面前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幼儿阶段,每个孩子心理都有被同伴关注和接纳的需要,同伴的关注和接纳程度,与幼儿自身自信心的建立是成正比的。往往幼儿在因为同伴关系紧张而没有自信时,其他伙伴并没有意识到彼此这一心理变化而产生的相互影响,作为教师,及时介入并干预,可以避免或扭转原本的伤害,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
聪明的老师,总能给予孩子更多财富。希望我能做一名聪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