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区和肥料的配方提供依据,并确定阜新地区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参数。
【关键词】肥料 玉米 产量
1.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1.1试验时间:2008年4月——12月
1.2试验地点: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关家屯村火石地
1.3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单质肥料——尿素46%、过磷酸钙13%、硫酸钾50%。
试验土壤:褐土 地势坡 肥力:低
试验作物:玉米 品种 富友99 亩播种量10斤
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该试验采用3414设计,14个处理组合,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行距0.5米,6行区,行长10米)
方法:所有处理均不施有机肥,肥料采用尿素46%、过磷酸钙13%、硫酸钾50%,1/3尿素作底肥,另外2/3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玉米种子采用富友99号,4月26日播种,5月12日出苗,6月26日追肥,玉米于9月30日成熟,10月7日测产并收获。
玉米中产中区“3414”施肥方案
玉米试验小区随机分布示意图
3.田间调查与试验结果分析
3.1试验地基本性状调查表
3.2农事操作时间、方法
3.3采样、测产
玉米于9月27日采样测产,首先调查小区株树、穗数、双棒率和空杆数,然后在小区内去除保护行边行效应,在中间量出10平方米。植株割下,分别将果穗扒开,将穗劈下,包叶留在茎秆上,分别称取果穗和茎秆鲜重;再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量株高、茎粗、果穗秃尖、果穗和茎秆鲜重,带回风干留作考种。
3.4植株生育时间、生育性状及产量调查表
表1玉米生育时期调查表
4.结论
从理论产量上看,含磷高的第7区产量最高,无磷区、无钾区产量最低,说明该地区施氮量比较高,缺磷、缺钾比较严重,在以后生产中,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当增施磷、钾肥。
田砚军(1969年-),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就职于辽宁省阜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从事农业技术土壤肥料工作,现为农艺师。
【关键词】肥料 玉米 产量
1.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1.1试验时间:2008年4月——12月
1.2试验地点: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关家屯村火石地
1.3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单质肥料——尿素46%、过磷酸钙13%、硫酸钾50%。
试验土壤:褐土 地势坡 肥力:低
试验作物:玉米 品种 富友99 亩播种量10斤
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该试验采用3414设计,14个处理组合,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行距0.5米,6行区,行长10米)
方法:所有处理均不施有机肥,肥料采用尿素46%、过磷酸钙13%、硫酸钾50%,1/3尿素作底肥,另外2/3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玉米种子采用富友99号,4月26日播种,5月12日出苗,6月26日追肥,玉米于9月30日成熟,10月7日测产并收获。
玉米中产中区“3414”施肥方案
玉米试验小区随机分布示意图
3.田间调查与试验结果分析
3.1试验地基本性状调查表
3.2农事操作时间、方法
3.3采样、测产
玉米于9月27日采样测产,首先调查小区株树、穗数、双棒率和空杆数,然后在小区内去除保护行边行效应,在中间量出10平方米。植株割下,分别将果穗扒开,将穗劈下,包叶留在茎秆上,分别称取果穗和茎秆鲜重;再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量株高、茎粗、果穗秃尖、果穗和茎秆鲜重,带回风干留作考种。
3.4植株生育时间、生育性状及产量调查表
表1玉米生育时期调查表
4.结论
从理论产量上看,含磷高的第7区产量最高,无磷区、无钾区产量最低,说明该地区施氮量比较高,缺磷、缺钾比较严重,在以后生产中,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当增施磷、钾肥。
田砚军(1969年-),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就职于辽宁省阜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从事农业技术土壤肥料工作,现为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