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法的定位转换与行政监管转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监管作为中国环境法实施最为倚重的路径依赖,其功能发挥与实际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环境法相对于经济体制需求的自身定位.中国环境法在形成初期,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生需求并不匹配,长期处于体制外挂的境遇,环境行政监管也难有实际作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部署,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认知水平整体提升,中国环境法从体制外挂向体制融入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中国环境法体制融入的发展进程中,环境行政监管也面临从从属向独立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需要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环境行政监管职能碎片化的问题,对监管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并逐步推进环境行政监管从“政策驱动型”向“法律驱动型”转变,形成管理体制与执行机制相匹配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其他文献
推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前提是厘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过程.而要准确把握新矛盾转化过程内蕴的转化逻辑与程度这两个问题,需要以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作为理论依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互相补充”.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支撑,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科学性、可能性的实践
国际水法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国际社会以及流域国家对于国际河流合作的关切,然而国际水法在促进流域合作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国际机构对水法基本原则的有意模糊未能有效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