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地价封杀房价下跌空间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市场再度成为“两会”热议的焦点领域。客观地讲,公众都希望开发商能够主动降价让利于民,但是开发商现实的降价“困境”也的确值得我们去更加理性地深思。
  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影响房地产成本的包括五大因素,即建筑成本、房企管理成本、土地成本、各类税费和企业利润。而我国房价之所以被抬高,与后三大因素不断飙升直接相关。目前这三项成本占房屋交易价格的80%以上,其中土地成本已占到房价的三成左右,各种税费占到三到四成,企业利润也远远超过了5%的世界平均比例。如果这三项成本继续增加,无疑房价还会有上涨的冲动。
  账不算不清,理不辩不明。徐委员告诉了我们房价表象背后的问题,而正是这一问题成为了我们奢望当下房价大幅下跌的制度性制约。以一般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规律讲,目前上市交易的房产项目在两三年前开始启动运作,而彼时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鼎盛”时期。与之相对应,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成本也处于历史峰值,所付出的税费也处于历史高位。也就是说,对应房价的三大助涨因素而言,只有企业利润是可以削减的。近期,已经有很多开发商开始喊亏损卖房,尽管其中不乏噱头炒作和欲博得政策庇护之嫌,但是仅就新开楼盘的成本状况而言,开发商自身所能够承受的让利空间的确并不算大。
  剥茧抽丝,让我们来看看开发商拒绝房价下跌的底气何在。从第一个地基桩子打下去开始,开发商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战略盟友还有银行和地方财政利益。总体看,开发商自有资金一般只占到总项目资金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几乎全部来自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和土地抵押贷款等。由此,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期,有开发商就提出了所谓“银行先死论”,以绑定“金融安全”议题阻碍进一步房价下跌。此外,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推动作用更是影响房价下调空间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两会”上也把房价问题直指地价,认为如果地价下降了,房价跟着就下降了。关于地价助推房价甚至是决定房价趋势的事实,某开发商的自述故事讲得最为清楚。该开发商拟圈地盖房,地方官员先给他算了一笔账;目前该地块在售房价5000元/平方米,两年后房产项目上市,预计房价至少也达6500元/平方米。以此房价再来倒推并折算,开发商拿地价可平摊提高750/元平方米。而如果开发商担心卖不到这个价格,用地方官员的话说“只能说开发商自己笨”。由此,开发商和地方财政在预期房价继续上涨的算碰上,去平分了所谓房价增值利润。但问题是,房价能一直上涨吗?
  地方政府之所以会成为开发商的盟友,其背后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地方政府承担了70%的事务性开支,但是却只享受30%左右的税收分配,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收入就成为弥补财政缺口的必然选择。房价越高,这笔收入就越大,这才是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根源所在。可见,让地方政府利益与房地产市场脱钩,是实现房价正常起伏的基础,为此,或者改革税收分配结构,实现财政分配由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倾斜;或者是完善地方政府的财力来源,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但前者拘泥于中央政府总揽宏观调控大局的现状,短期内实现体制性突破的概率并不大,而后者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在全国人大获批,显示出相关改革推进的曙光。充裕的地方财政来源才能够使房价问题回归市场本位,以更低的开发税费成本抑制房价畸形高企,为市场竞争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提供空间,才能够达到财政利益让利于民的最终政策效果。
  地价不应该制约房价的理性下调,斩断开发商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纽带将有利于房价的理性回归。当下相对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意味着地方财政与房地产出现了暂时脱钩,这反而为深层次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其他文献
张师傅是我的一位老病友,今年不到50岁,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6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从去年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今年初,张师傅到我这看了一次病之后就再没联系了。后来我才知道,张师傅春节之后就从原单位下岗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前不久,为了赶时间送一位客人,张师傅连早饭都没吃就匆匆上路了,途中张师傅由于长时间没进餐引起低血糖发作,结果导致车毁人亡,令人扼腕。
寒冷的冬天,人们对气候环境非常敏感,老年人尤其如此。现代中医研究证实。人体背部有许多穴位,是内外环境的通道。寒冷刺激可通过这些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使人生病。  老年人脏器老化,阳气衰弱,如能防止背部受寒,有助于安全地度过严冬。对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老年人来说,尤其要注意背部保暖。冬季,老年人除了穿一般的棉袄外,最好穿一件紧身
大多数老人都有个习惯,不论冬夏,到公园晨练或游玩时,喜欢坐在公园的坐椅上。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不无道理。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冬季十分寒冷,属阴邪,对人体有害。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
编者按:美国《航空周刊》长期跟踪高超声速领域的资深编辑盖伊·诺里斯2020年6月16日发表长文,通过与美国高超声速领域军地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的访谈和摘录,从若干方面详细论述了从小尺寸、一次性的高超声速导弹到大尺寸、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飞行平台(含飞机和两级入轨飞行器等)所面临的巨大技术跨度和关键问题,包括推进、机体/推进一体化、尺寸、材料、涂层和工业基础能力等6个方面。虽然实际问题远不止这6个方面
“气”是人们在养生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现代医学证实,“气”可作用于新陈代谢。全面地、科学地以气养生,可以延年益寿,乐怡天年。  一个人元气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基因,比如父母的健康状况、胎儿的孕育过程优劣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的保养和锻炼。后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人在生命进程中,其身体中的元气不可能始终如一,遇到灾病就会伤害元气,随着年龄递增,元气也会减弱。因此,以气养生成为养生之道的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不少人在做B超检查时发现肾错构瘤。那么,肾错构瘤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是不是一定要手术治疗呢?  肾错构瘤发病率上升  肾错构瘤又叫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致病原因至今不明。由于绝大多数肾错构瘤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肾错构瘤在肾脏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0%。发病年龄为20~50岁,女性多见,少数患者是因为肾错构瘤自发性出血产生腰痛等症状来
伤黛玉,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贾母的外孙女,一向被认为是多愁善感的化身,身患多种疾病却不知爱惜自己,终日寻愁觅恨。从现代医学来说,黛玉的咳嗽是否就是肺结核病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她的咳嗽是有季节性的,“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从中医的角度讲,黛玉的这种咳嗽就是由于自身体质和情志刺激所导致的。  瘦弱的黛玉本身就是气阴两虚的体质,
最近,笔者接诊了几位总经理或董事长,他们都主诉整个“大梁骨”(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疼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等。追问病史及治疗经过得知,他们均不止一次地被休闲中心、美容院的小姐“踩”过。  踩法,又叫踩跷法,即医者用单足或双足踩踏患者的一定部位,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正确动作要领是嘱患者俯卧,然后在患者的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腰部腾空。医者双手扶在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
每天多走路降低死亡风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对美国的成年人代表群体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一个人每天所走的步数(而非强度)与其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与每天步行4000步的参与者相比,每天走8000步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会降低51%,而每天走12000步则让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5%。同时并未发现较高的步行强度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新HIV疫苗安全且有疗效
我今年50岁,健谈,笑声爽朗,已经完全看不出我曾经是一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而3年前,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2004年5月,“连笑都不会笑”的我,被医生确诊患有严重的抑郁症。5个月后,我吞下20多颗安眠药。那时我并没想到死亡,只是想好好睡一觉,解脱一下。在病床上昏睡了三天三夜后,我终于睁开了眼睛。“如果醒不过来怎么办?”想起儿子,我越想越后怕。于是,我开始面对病魔。  治疗从笑话开始一天在去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