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交互及对立关系的产生与消解的伟大创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内涵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哲学思潮对现代生态问题的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协同、人的全面发展等辩证关系出发,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从理论维度上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从实践维度上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体系化发展,探索构建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从时代价值维度看,是我国对全球生态问题和发展责任的积极关切和自觉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全
环境宪法是指在宪法位阶上以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规范体系.我国环境宪法主要是宪法或宪法修正案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文.宪法序言中“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为国家任务的宣示,符合环境保护的宪法目的,要求通过建设符合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存空间,保护人民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宪法总纲中,可以得出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环境保护应在宪法现有的基本权利保护的体系内涵基础上加以充实或重构,通过宪法体系的客观规范内容以及价值决定的方式,成为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而非宪法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