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的各门课程当中,物理这门课程较为抽象。各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感觉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讲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学工作者提出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有针对的进行课程教学。
关键字: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现在的高中教育越来越强调因材施教,尤其是在物理这一科,更加强调每个学生的智能水平,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如果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不会收到期望的结果,这就使得原来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差距更加明显,同时更加打击差生的自信心,从而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所以,针对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高中物理课上进行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在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不同的各个层次,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分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化分层次。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其在分层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主要是为了使每位学生获得进步,所以分层的主体也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将自己的目光从局部转移到整体,使整体都得到进步。
2.动态性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得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分层教学要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表现灵活地进行分层,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不断地取得进步。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分层的不同来灵活地调整学生的教学结构以及作业安排。
3.平等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有权利获得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差等生,也不能对优等生特殊化,要对他们一视同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需要大量的自我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个班级中的学生良莠不齐,使老师上课不能有针对性的使每个人都能学明白,学透彻。所以,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无论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课程设计,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划分方式。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划分的方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划分方式。分层次教学的前提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层次的划分。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班级里物理基础特别牢固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优秀学生,这种学生因为自学能力特别强,所以一般不需要老师讲的太多,因为他们自己就可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第二个层次就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不是特别扎实,学习能力还行,遇到问题需要老师的稍微提点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要想进步还得需要老师的帮助。第三层次的学生就是自制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足,并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在课上讲解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了,而且他们对学习物理没有太多的热情,需要老师不断地调动他的兴趣。通过对他们的基础进行分层之后老师就应该在课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
2.分层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学工作者还要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分层。必须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对教学进行分层的时候,首先,授课是面对的所有的学生的,所以老师还是要针对第二层和第三层学生进行讲解,第一层的学生只需要稍微的点拨就可以了。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简明扼要,有一定的逻辑性,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针对第三层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和带动性的讲解,使他们对物理感兴趣。
3.分层检测
因为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这就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检测的时候也要有一个针对性。针对不同層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课后检测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给教师一定的反馈,使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首先在对学生的检测题目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授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可以在给他们布置必须要写的题目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附加题,这样会使他们在完成老师的要求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使自己有一定的拔高。而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就不用给他们留附加题了,只需完成必须完成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不同层次分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使他们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尤其是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自信心,会使他们对学习有更大的热情。
总结:
通过以上笔者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分层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他需要对学生的各个能力进行综合的分析。需要教学工作者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每位老师在从事该项工作的时候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务实的精神。每位教学工作者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更新.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吴梅生.高三物理复习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关键字: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现在的高中教育越来越强调因材施教,尤其是在物理这一科,更加强调每个学生的智能水平,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如果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不会收到期望的结果,这就使得原来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差距更加明显,同时更加打击差生的自信心,从而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所以,针对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高中物理课上进行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在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不同的各个层次,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分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化分层次。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其在分层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主要是为了使每位学生获得进步,所以分层的主体也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将自己的目光从局部转移到整体,使整体都得到进步。
2.动态性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得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分层教学要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表现灵活地进行分层,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不断地取得进步。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分层的不同来灵活地调整学生的教学结构以及作业安排。
3.平等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有权利获得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差等生,也不能对优等生特殊化,要对他们一视同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需要大量的自我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个班级中的学生良莠不齐,使老师上课不能有针对性的使每个人都能学明白,学透彻。所以,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无论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课程设计,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划分方式。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划分的方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划分方式。分层次教学的前提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层次的划分。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班级里物理基础特别牢固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优秀学生,这种学生因为自学能力特别强,所以一般不需要老师讲的太多,因为他们自己就可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第二个层次就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不是特别扎实,学习能力还行,遇到问题需要老师的稍微提点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要想进步还得需要老师的帮助。第三层次的学生就是自制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足,并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在课上讲解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了,而且他们对学习物理没有太多的热情,需要老师不断地调动他的兴趣。通过对他们的基础进行分层之后老师就应该在课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
2.分层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学工作者还要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分层。必须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对教学进行分层的时候,首先,授课是面对的所有的学生的,所以老师还是要针对第二层和第三层学生进行讲解,第一层的学生只需要稍微的点拨就可以了。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简明扼要,有一定的逻辑性,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针对第三层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和带动性的讲解,使他们对物理感兴趣。
3.分层检测
因为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这就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检测的时候也要有一个针对性。针对不同層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课后检测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给教师一定的反馈,使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首先在对学生的检测题目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授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可以在给他们布置必须要写的题目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附加题,这样会使他们在完成老师的要求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使自己有一定的拔高。而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就不用给他们留附加题了,只需完成必须完成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不同层次分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使他们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尤其是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自信心,会使他们对学习有更大的热情。
总结:
通过以上笔者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分层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他需要对学生的各个能力进行综合的分析。需要教学工作者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每位老师在从事该项工作的时候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务实的精神。每位教学工作者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更新.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吴梅生.高三物理复习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