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4岁.右大腿红色皮疹,破溃反复发作1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出现一黄豆大红皮疹,无痛痒,渐增至鸽蛋大、破溃、疼痛.自行按疖肿治疗渐痊愈.近5个月右大腿内侧再次出现2-3个类似皮疹,按疖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皮损处组织病理检查示感染性肉芽肿,结合临床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口服碘化钾10 ml,每日3次,外用特比萘芬软膏治疗。

其他文献
在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和完善小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按病理生理学特点可分为两类:肿瘤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肿瘤的直接效应是指恶性肿瘤转移灶生长影响周围器官或组织;间接效应即副肿瘤性皮肤病.文中复习了皮肤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的副肿瘤性皮肤病.皮肤表现可能是患者潜在肿瘤的首发临床表现.因此,认识肿瘤的皮肤表现,将有助于潜在肿瘤的早期发现。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是近期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类似于IL-7,通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可由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产生,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生长、T细胞分化及过敏性炎症的发生,在皮肤黏膜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发现,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皮肤T淋巴细胞瘤、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生
当今,在自我药疗理念盛行的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政府倡导并积极推动处方药向非处方药(OTC)转换的趋势.据世界知名非处方药调查公司NHC的最新统计显示,世界非处方药市场已经达
卒中是一种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病类型,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目前认为,炎症机制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T淋巴细胞在脑缺血后24 h内浸润受损区域,参与脑组织炎症过程的进展.作为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调节性T细胞主要定位于缺血半暗带,但目前对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存在着争议.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