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去北京送别姑父茅盾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姑父茅盾是1981年3月27日清晨去世的,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全家都非常悲痛。我母亲金韵琴与大姐孔海珠商量,先向北京发了电报吊唁,接着与茅盾姑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韦韬提出我们要到北京去参加追悼会,见对我们全家恩重情长的姑父最后一面。韦韬哥说好的,他向治丧委员会汇报,统一听他们的安排。
  母亲对我们说,我家子女太多不能都去,选几个代表。大姐那些年一直在帮助姑父写回忆录搜集资料,她与母亲肯定要去。二哥与我没有见过姑父,作为第二代家属代表去参加追悼会。
  其实早在1955年姑父与姑妈曾来过上海,住在锦江饭店。我还是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姑娘,曾经去那里见过姑父姑妈。虽是才1岁多点,却还记得那天我嘴里有糖果,被抱上儿童椅吃饭前,姑父关照我把糖吐出来放盘子里,吃完饭再吃这回事。
  1981年我已27岁,之前一直没机会去北京,两年前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校对科工作,也算与文学界有点关系,我很高兴被妈妈选中进京。而出版社领导听说我要去北京参加茅盾先生追悼会,毫不犹豫放行并算我公假。
  我们母子一行三人,加上海珠姐在武汉参加会议直接飞去北京。到北京机场下来,就有人来把我们接到国务院第二招待所住下。国务院二招在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6号,西直门立交桥东南角,从外观看不像高级宾馆,但是里面的设施与服务在当时算很好的。我们住下后,有姑父家的红旗牌轿车来接我们去交道口13号茅盾住地向表哥表示哀悼。我母亲是韦韬的亲舅妈,听他讲了茅盾姑父去世的经过。姑父是在2月18日那天病倒的,第二天开始发烧,到20日去医院住院治疗。
  海珠姐是三四个多月前才见过姑父,2月在韦韬信中得知姑父又住院,信中简单说了一句姑父“病情麻烦”,没有料到这么快就去世了。姑父此次入院前一直在抓紧时间写回忆录,一定是太累了。3月14日,茅盾姑父深知自己病将不起,口授了两封信,一封给中共中央,表达了一生心向共产主义理想,请求追认为中共党员的心愿。另一封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提出将储蓄的25万元稿费捐献给作协,作为繁荣中国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每年奖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后,姑父像是使完了最后全部的力气,于3月27日晨5时55分合上了双眼,安详离去。
  幸而我们一行赶上去北京医院向姑父遗体告别的日子。
  姑父的追悼会级别特别高,即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分开举行,当中隔开约一周多时间。第二天要去北京医院,当天晚上我文艺出版社在北京出差的两位同事,同龄人编辑与摄影师来国务院二招看望我。他们表示很想去向尊敬的文学先驱茅盾先生遗体告别,但是打听下来告别仪式不向媒体开放,来求我带他们进去。我们觉得北京有关方面纪律严格,我们都各自有身份卡识别,此事太难办到。
  同事就说,那你帮我们拍些照片回来。那一年我根本没有照相机,也不会拍,摄影师就把他那台沉重的工作相机挂我脖子上,临时教我摄影,可是我怎么也学不会手动对焦,眼前一片模糊,心慌气短,他就换了一个小的傻瓜相机给我。
  北京医院遗体告别处庄严肃穆,参加告别的有很多大人物,看上去都面熟,我认出当年红透大江南北的歌唱家李谷一,她看上去比电视上更年轻漂亮。
  告别的贵宾一拨一拨上前看望茅盾先生,鞠躬献花。轮到我们全家四人,一起上前,看到姑父的遗容,母亲与大姐忍不住抹眼泪,我很紧张,脑子嗡嗡响,手脚都在抖。一是室内哀乐低回,我见到姑父身上覆盖着红色党旗,紧闭双目的样子感到很悲伤,第二就是直后悔昨晚为什么会答应帮助拍照,现在怎么掏出照相机,怎么来按上几张呢。
  其实那天遗体告别是有专人摄影的,后来隔了很久我们也收到了表哥寄来的照片,可当时就想不要错过这唯一的机会,起码要留下我家人与姑父告别的影像。
  记得我灵机一动,向姑父鞠躬之后快步走到对面,掏出相机拍摄了几张我母亲、大姐向姑父鞠躬告别的照片,也拍了列队在旁的表哥、表嫂与三个子女全家的样子。可那时我的心那么慌,技术上完全是生手,结果可想而知,照片洗出来全部是模糊的。
  过了几天,1981年4月11日,“深切悼念我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沈雁冰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送了花圈。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胡耀邦、赵紫阳等同志同首都各界人士参加追悼会。叶剑英、陈云、宋庆龄、聂荣臻同志送了花圈。
  人民大会堂我第一次进去,安保非常严密,组织安排井井有条。我们先是被安排在台湾厅还是哪个厅候场,厅很端庄、雅致,围着一圈大沙发,大家安静地坐下,没有人说话。待到我们列队进场,前面已经暗沉沉好多排人,我踮起脚也看不到会场中心的布置。等了很久,一会儿有领导列队进来,一会儿又有年纪很大的重要人物陆陆续续进来,等中央核心领导进来是最后一批,是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记得有人在前面看见列队走出来的时候,邓小平做了一个手势,谦让胡耀邦走在前头。因为有很多工作人员挡着,我只看到他们一晃而过,接着追悼會就开始了。
  追悼会由邓小平同志主持。追悼会开始,奏哀乐,全体肃立默哀。胡耀邦同志致悼词。悼词说:“沈雁冰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回来后看电视与报纸,得悉参加姑父追悼会的全部名单,出席的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学界巴金、曹禺、夏衍、叶圣陶等姑父生前好友都出席了。也才看清楚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会场里,悬挂着茅盾姑父遗像,安放他的骨灰盒,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而站在亲属队伍里领头的是表哥韦韬,接着是表嫂陈小曼与他们三个孩子小钢、小宁与丹丹。列在队尾还有两位女孩与一位男孩我从未见过,是姑父的弟弟沈泽民(1902年—1933年,浙江桐乡人,中共早期重要的领导人,鄂豫皖边区的创立者)与妻子张琴秋(1904年—1968年,中国红军唯一的女将领,一九四九年后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的女儿玛雅的三个孩子,也就是泽民叔叔的外孙与外孙女。   追悼会议程最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前去吊唁的人都一一前去与家属握手表示慰问。我们跟在母亲后面也走过去,看见大厅里放满了花圈,层层叠叠,我们的花圈自然被湮没其中。后来在新闻里看到在送花圈的单位名单里有浙江省领导机关、桐乡县领导机关。
  人民大会堂茅盾先生追悼会后,我们跟随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姑父的骨灰。因为种种国家规定,我姑妈的骨灰当时没有能与姑父一起安葬。记得八宝山公墓并不大,也不怎么豪华,大概就像上海干部骨灰能进入龙华烈士陵园一样,是一种荣誉。我记得在我们送葬的队伍中,有一个蛮漂亮的姑娘特别活络,她不是摄影记者却单手拿个照相机跑前奔后拍照,她就是如今名气很响的留德摄影家王小慧。
  王小慧与韦韬哥的太太陈小曼是亲戚关系,她的妈妈是陈小曼的表妹,他们生活在天津。王小慧很小就常常去北京小曼阿姨家玩,因年龄相仿,与茅盾姑父的孙女、孙子都很熟悉。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姑父为孙女小钢请了辅导老师,王小慧也获得一同参加复习的机会,她聪明伶俐又乖巧,一举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81年应该是在读生。
  我是第一次去北京,一待近半个月,在等待举行仪式的时间里,我们去了交道口姑父家。敬爱的姑父接待客人的书房在外间,一排朴素的书橱,两把简易的沙发。姑父生活过的房间里,看到他睡的是单人铁架床,才3尺宽的样子,我很不解床头的杆子上垂挂着很多长短不一的绳子。母亲说,那是一些别人寄来的书刊外面绑的绳子,姑父不舍得扔掉,吊在那里废物利用。姑父一生惜物,旧信封也要反过来利用,姑母的旧棉袄他不舍得扔掉,穿在身上御寒感觉很舒服。我还看到姑父卧室五斗橱上安放着姑妈的骨灰盒。姑妈去世十多年了,姑父还是要每天在姑妈面前站站,在心里与她说说话。令我惊讶的还有,茅盾姑父平时写作的书桌并不大,文具也很简单,就像我在巴金故居、柯灵故居看到的一样。文学大师不讲究写作硬件如何,偉大的著作来自于人的大脑。
  在京期间,我与母亲同居一室,天天听她讲姑父的故事。母亲1975年6月曾经受姑父之邀,在交道口姑父家住了6个月之久,她天天写日记,记录与茅盾姐夫交谈的内容与生活的点滴印象。母亲带着这本日记来到北京,北大中文系孙玉石教授来看望我们时,母亲拿出来给他看,孙教授觉得非常珍贵,鼓励她整理出来写一本书,那就是后来母亲撰写的《茅盾谈话录》,此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唯一的著作。
  前两年我们又在那本小书的基础上,增添了篇目,编入茅盾姑父写给母亲信中的25封,改书名为《茅盾晚年谈话录》出版,受到好评,重印了一次。
  追悼会结束就要回上海,我们匆匆游览了颐和园与八达岭。四月的天气已经很热,耀眼的太阳当头照,回首告别亲爱的姑妈与姑父生活了半辈子的北京城。想到在北京我再也没有长辈亲戚,以后没有借口可以来,18岁就失去父亲的我,泪水夺眶而出。
其他文献
沙发主人卡普夫妇  我旅行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一个“沙发”住两天,沙发主人最好是一个家庭。主要是为了交流和结识新朋友,看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  我出发之前给开普敦的沙发客普拉娃雅和卡普夫妇(Pravanya和Kapil),发了“沙发”请求,他们接受了。  普拉娃雅和卡普是一对年轻的印度裔夫妇,出生南非,是第四代印度裔南非人。都是工程师,住在开普敦郊区的一个独栋房子里。卡普是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他媳妇
母乳中的雌激素会让女宝早熟?  网络上也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是女宝,母乳喂养到8个月就可以了,男宝呢,可以喂养时间多些。理由也是担心母乳中的雌激素会导致女宝提前发育。  其实,女宝喂养不能超过8个月,超过后容易导致早熟,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首先,世界衛生组织一直都建议,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2周岁,不分男童女童,母乳是健康的营养食物,不会导致女宝早熟问题。  此外,母乳中含有的雌激素是在一定的比
人过四十天过午,真真的紧迫感催着你呀,人恨不得分成两个来用。从机关来到真正的一线工作岗位,中年男的职场现实就是压力,压力,还是压力。寻思一百种方法抓破头皮想,也想不出躲开压力的办法。只能勇敢面对。  先要打开自己,走出封闭的内心空间。走出就再没空想这想那了,撸起袖子干吧,干到什么样都比原地琢磨强。  人在职场,真诚最重要,沟通,哪里不会学哪里。跟比自己小的同事的交流、学习,分辨好的,躲避坏的。一步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人的结婚年龄,已经比过去大大推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会选择“晚”一点进入婚姻。虽然爱情不分年龄,但婚姻却可能真有个“最佳时间段”。  调查:32岁后结婚离婚率上升  美国社会学家对“美国家庭成长全国性调查”的数据发现,在28—32岁之间结婚的夫妻,今后离婚的可能性最低,至少在婚姻前五年的趋势是这样的。结婚年龄与离婚之间存在着一种U型的关系,28—32岁处于这条
据说东北大酱起源于满族,是城乡当家调料,除了佐生食蔬菜,做豆角、茄子、豆腐、鱼肉,一如名满天下的四川贵州豆瓣辣酱,几乎阵阵落不下,听说现在很多农村女人都不会做大酱了,就約了哈尔滨傲古雅老板宝贝猪做大酱,把大酱做法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接过下酱火炬传下去。恰好会烤面包的宝贝猪自称对一切发酵感兴趣。  闻听这个挑战,北京读者德语客央盘锦的舅妈快递老编一个酱块,而宝贝猪更厉害,居然自己烀豆子摔出两块大酱块
1五年前的某天,我背着书包和吉他,独自来到北京这座城市。  刚下火车的那一刻,我和我的灵魂仿佛一瞬间被这座城市的人流冲散。我讨厌人流,人流让我只能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前行,不能加速,也不能放慢自己的脚步。  我想扭头回去,买一张回乡的车票,和我的同学一起在合肥打拼,断了去大城市的念头。  当初我也不想来北京,这里空气不好,阳光很少,这里人来人往,人情淡薄。可相比之下,我拿到的几个offer里,这里的
那年春夏  那年春天,我和史蒂夫爱得一发不可收拾。  夏季来临,我家前门廊里那四根有格子棚架支撑的柱子因络石的缠绕而变粗,周围的空气中飘浮着醉人的芳香。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和史蒂夫决定同居。  那个周末,我们开着他的橘紅色菲亚特汽车,去了库比蒂诺的史蒂文斯峡谷路上的最后一幢房子。那里一派阿巴拉契亚山脉边陲的景象,静谧而古老。  接待我们的人叫阿方索·塔托诺。房子里散发着一股霉臭味。我首先注意到一个白
由于儿童皮肤尚未发育完善,如果衣服清洗不当,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包括染料中及残留在衣柜中的游离甲醛以及食物渍中的细菌、衣物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引发过敏、皮炎等皮肤病,若沉积在体内,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所以,给幼小的孩子洗衣服不能太随便:第一,给孩子洗衣服要用专门的洗衣液。第二,盛放孩子衣物的洗衣盆是单独、专用的,不要与成人混用。第三,孩子衣服上有果汁、食物残渣时,要及时换洗。第四,洗衣服
当你看到原本不被看好“川普”在大选之日反超希拉里这个狠角色,并成功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你一定会为川普松一口气;多亏他有了这么一个口才好、气场足的女儿!  还真是,口才好的人运气一般都不错,无论是川普,还是他的家人和工作团队,在全球瞩目的场合活动上总能侃侃而谈,毫不怯场,这也让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起演讲的力量。  美国人的确十分注重口才与演讲,他们认为这是交流外界、表现自我的重要渠道。光看他们的总统和
氟哌酸是一种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泌尿道、肠道、妇科、外科和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用途广泛且疗效确切。  日常生活中,人们多喜欢饭后服药,主要是为了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但对于氟哌酸来说,空腹服用療效会更好。首先,食物会延缓氟哌酸在人体内的吸收速率,空腹服药比饭后服药血药浓度高2至3倍;其次,氟哌酸是一种浓度依赖性药物,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