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欲再婚,成了儿女心中“头等大事”
连秀英老人今年63岁,在她46岁那年,丈夫因病不幸离世,连秀英凭着一股韧劲把一双儿女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儿子仲军供职于一家市政公司,女儿仲芳在一家企业人事部工作。老人晚年最怕孤独,连秀英老人把自己想找个老伴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女儿,她对经常给她帮助的退休工人梁勋有意,但遭到了儿子和女儿的反对。
儿子仲军说:“梁勋人是不错,但光靠他那点退休金,你们会过得幸福吗?我不同意。”女儿仲芳也说:“您找老伴也得找个有经济能力并且儿女也都拿得上台面的人。现在这个社会,都得讲究现实,还是让我们来为您物色一个吧。”连秀英见儿女都说得这么决绝,只好打消了和梁勋结为夫妻的念头。
2013年11月19日,太原龙潭公园有一场老年人专场相亲会,仲芳对母亲说:“妈,我陪您去相亲会看看,没准会找个好老伴。”连秀英心里还是念着梁勋,不愿意去,却被女儿连拖带拽硬是拉了去。
来到相亲会现场,连秀英看到很多老人手举相亲牌,牌上对自己的介绍很简单,对儿女的介绍却很详细,高职位、高收入、名牌大学、海外关系等都成了炫耀的资本。这样的老人身边,经常围着一帮人攀谈,了解详细情况,而没有儿女可炫耀的老人身边,则少有人光顾。
连秀英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相亲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她忍不住跟女儿仲芳说:“这些老人是怎么了,到底是给自己相亲还是给儿女相亲?”
仲芳笑着说:“老妈,您这就老土了。如今的老人相亲,拼的是儿女,我带您来这儿,就是要让您感受一下,换一下老思想。”
连秀英连连摇头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就讲究人品,像你梁勋伯伯,为人老实,让人心里觉着踏实,钱再多没安全感也不会幸福的。再说人都得讲感情,你爸去世之后,你梁勋伯伯可没少帮衬咱家。”
仲芳不以为然地说:“他是给过我们家一些帮助,但您也没必要以身相许啊!您再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度晚年。只有儿女条件优越的老人,才能给再婚一个保障。梁勋的儿子三十来岁,正是年轻的时候却甘心当一名保安,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如果您与他再婚,只会给您现有的生活增添麻烦和负担。”
连秀英听后,她觉得自己是无力支配自己再婚的事了,儿女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就随儿女张罗好了。
连秀英虽然年过六旬,但皮肤保养得很好,人也长得漂亮,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仲芳找人临时写了个牌子,把她和哥哥的职位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立即引来了很多老人,大家纷纷议论,直看得连秀英不好意思起来。
经过3个多小时的“优中选优”,仲芳觉得一个叫侯力平的老人很是不错。侯力平退休前在大同一家煤炭公司任总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现在办了一家建筑公司,二儿子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两个儿子每年收入近千万元,侯力平退休后也创立了一家建筑装潢设计公司,日进斗金。仲芳觉得母亲要是嫁给了这个老人,等于是嫁进了豪门,后半辈子也不用自己和哥哥操心了,说不定自己和哥哥也能跟着沾点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哪里去找?
仲芳连忙与侯力平老人互留了联系方式,并承诺合适的时候带着母亲登门拜访。
2013年11月29日晚,仲芳和仲军带着母亲来到了侯力平家。侯力平见连秀英一家过来拜访,很是高兴,亲自为他们沏上上等的龙井茶,相互攀谈起来。谈话时仲军、仲芳兄妹俩一直打量着侯力平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家。侯力平请连秀英一家到五星级酒店吃了一顿大餐,他的两个儿子也特地过来作陪,并表示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这让仲军、仲芳兄妹心里乐开了花。
回到家里,连秀英并没有表明态度,仲军、仲芳便开始做母亲的工作,继续给母亲灌输老年人相亲拼儿女的思想。仲芳说:“儿女事业有成能挣钱才能给父母带来生活的享受啊,否则连自己都顾不了,还谈什么孝顺呢?”仲军接过话茬说:“是啊,老年人找老伴,不光是要个伴,还得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幸福才会有着落啊。”
连秀英被儿子女儿逼得没有办法,答应试着和侯力平交往。梁勋得知连秀英“移情别恋”,很是伤感,他长叹一声说:“你的儿女都希望你能找个有钱的老伴,像我这样一个退休工人,还有儿子拖后腿,也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你尽管去吧,我能理解。”说罢两个老人抱头痛哭。
此后,梁勋有意回避连秀英,而侯力平时常邀请连秀英一起跳舞、散步,对连秀英也很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秀英的感情天平慢慢向侯力平这边倾斜。仲军和仲芳兄妹趁热打铁,想尽早促成连秀英与侯力平的婚姻。
生活“被安排”,矛盾接踵而来
两个老人交往了一个多月后,侯力平提出结婚的想法,连秀英答应了。侯力平的两个儿子都很尊重父亲的选择,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希望两位老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侯力平的两个儿子都在公司附近买有高档别墅,他们平时很少回家,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来看望老人。仲芳的条件稍好点,但也是贷款买的房,每月都要还贷,日子过得很拮据;哥哥一家三口窝在那个不足7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更是节衣缩食。而再嫁后的母亲住在五室两厅的复式楼里,宽敞明亮,配套设施又好,他们就时不时地跑来打秋风,蹭饭吃。
时间长了,侯力平心中不免有怨言。有一天,仲芳和仲军在此吃完饭走后,侯力平发牢骚道:“你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总不能长期依赖我们吧,成天跑来蹭饭吃,你感觉累不累?”
连秀英感叹道:“孩子们的父亲走得早,他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头,如今我的日子过好了,总不能不帮他们吧!”
“你帮他们?”侯力平叫起来,“你每月能拿多少退休金?帮得了吗?他们跑来蹭饭吃,还不都是吃我的!”
“我每天给你打扫这么大的屋子,每个周末伺候你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我就是给你家做保姆,也可以给我儿子、姑娘赚口吃的吧!”
见连秀英如此说,侯力平只好把要说的话忍了回去。
连秀英老人今年63岁,在她46岁那年,丈夫因病不幸离世,连秀英凭着一股韧劲把一双儿女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儿子仲军供职于一家市政公司,女儿仲芳在一家企业人事部工作。老人晚年最怕孤独,连秀英老人把自己想找个老伴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女儿,她对经常给她帮助的退休工人梁勋有意,但遭到了儿子和女儿的反对。
儿子仲军说:“梁勋人是不错,但光靠他那点退休金,你们会过得幸福吗?我不同意。”女儿仲芳也说:“您找老伴也得找个有经济能力并且儿女也都拿得上台面的人。现在这个社会,都得讲究现实,还是让我们来为您物色一个吧。”连秀英见儿女都说得这么决绝,只好打消了和梁勋结为夫妻的念头。
2013年11月19日,太原龙潭公园有一场老年人专场相亲会,仲芳对母亲说:“妈,我陪您去相亲会看看,没准会找个好老伴。”连秀英心里还是念着梁勋,不愿意去,却被女儿连拖带拽硬是拉了去。
来到相亲会现场,连秀英看到很多老人手举相亲牌,牌上对自己的介绍很简单,对儿女的介绍却很详细,高职位、高收入、名牌大学、海外关系等都成了炫耀的资本。这样的老人身边,经常围着一帮人攀谈,了解详细情况,而没有儿女可炫耀的老人身边,则少有人光顾。
连秀英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相亲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她忍不住跟女儿仲芳说:“这些老人是怎么了,到底是给自己相亲还是给儿女相亲?”
仲芳笑着说:“老妈,您这就老土了。如今的老人相亲,拼的是儿女,我带您来这儿,就是要让您感受一下,换一下老思想。”
连秀英连连摇头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就讲究人品,像你梁勋伯伯,为人老实,让人心里觉着踏实,钱再多没安全感也不会幸福的。再说人都得讲感情,你爸去世之后,你梁勋伯伯可没少帮衬咱家。”
仲芳不以为然地说:“他是给过我们家一些帮助,但您也没必要以身相许啊!您再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度晚年。只有儿女条件优越的老人,才能给再婚一个保障。梁勋的儿子三十来岁,正是年轻的时候却甘心当一名保安,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如果您与他再婚,只会给您现有的生活增添麻烦和负担。”
连秀英听后,她觉得自己是无力支配自己再婚的事了,儿女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就随儿女张罗好了。
连秀英虽然年过六旬,但皮肤保养得很好,人也长得漂亮,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仲芳找人临时写了个牌子,把她和哥哥的职位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立即引来了很多老人,大家纷纷议论,直看得连秀英不好意思起来。
经过3个多小时的“优中选优”,仲芳觉得一个叫侯力平的老人很是不错。侯力平退休前在大同一家煤炭公司任总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现在办了一家建筑公司,二儿子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两个儿子每年收入近千万元,侯力平退休后也创立了一家建筑装潢设计公司,日进斗金。仲芳觉得母亲要是嫁给了这个老人,等于是嫁进了豪门,后半辈子也不用自己和哥哥操心了,说不定自己和哥哥也能跟着沾点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哪里去找?
仲芳连忙与侯力平老人互留了联系方式,并承诺合适的时候带着母亲登门拜访。
2013年11月29日晚,仲芳和仲军带着母亲来到了侯力平家。侯力平见连秀英一家过来拜访,很是高兴,亲自为他们沏上上等的龙井茶,相互攀谈起来。谈话时仲军、仲芳兄妹俩一直打量着侯力平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家。侯力平请连秀英一家到五星级酒店吃了一顿大餐,他的两个儿子也特地过来作陪,并表示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这让仲军、仲芳兄妹心里乐开了花。
回到家里,连秀英并没有表明态度,仲军、仲芳便开始做母亲的工作,继续给母亲灌输老年人相亲拼儿女的思想。仲芳说:“儿女事业有成能挣钱才能给父母带来生活的享受啊,否则连自己都顾不了,还谈什么孝顺呢?”仲军接过话茬说:“是啊,老年人找老伴,不光是要个伴,还得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幸福才会有着落啊。”
连秀英被儿子女儿逼得没有办法,答应试着和侯力平交往。梁勋得知连秀英“移情别恋”,很是伤感,他长叹一声说:“你的儿女都希望你能找个有钱的老伴,像我这样一个退休工人,还有儿子拖后腿,也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你尽管去吧,我能理解。”说罢两个老人抱头痛哭。
此后,梁勋有意回避连秀英,而侯力平时常邀请连秀英一起跳舞、散步,对连秀英也很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秀英的感情天平慢慢向侯力平这边倾斜。仲军和仲芳兄妹趁热打铁,想尽早促成连秀英与侯力平的婚姻。
生活“被安排”,矛盾接踵而来
两个老人交往了一个多月后,侯力平提出结婚的想法,连秀英答应了。侯力平的两个儿子都很尊重父亲的选择,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希望两位老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侯力平的两个儿子都在公司附近买有高档别墅,他们平时很少回家,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来看望老人。仲芳的条件稍好点,但也是贷款买的房,每月都要还贷,日子过得很拮据;哥哥一家三口窝在那个不足7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更是节衣缩食。而再嫁后的母亲住在五室两厅的复式楼里,宽敞明亮,配套设施又好,他们就时不时地跑来打秋风,蹭饭吃。
时间长了,侯力平心中不免有怨言。有一天,仲芳和仲军在此吃完饭走后,侯力平发牢骚道:“你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总不能长期依赖我们吧,成天跑来蹭饭吃,你感觉累不累?”
连秀英感叹道:“孩子们的父亲走得早,他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头,如今我的日子过好了,总不能不帮他们吧!”
“你帮他们?”侯力平叫起来,“你每月能拿多少退休金?帮得了吗?他们跑来蹭饭吃,还不都是吃我的!”
“我每天给你打扫这么大的屋子,每个周末伺候你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我就是给你家做保姆,也可以给我儿子、姑娘赚口吃的吧!”
见连秀英如此说,侯力平只好把要说的话忍了回去。